终于找到了今年不开心的原因

  《坚毅》这本书的第一页上写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表哥亲笔题字,将这本书送给我当见面礼。表哥是恋人的表哥,扬言等我读完这本再送我另一本,写完这篇文章发给他他就明白我是来要第二本书的了叭!厚脸皮还是要有的。

昨天在读完最后几章的时候,内心好像有个窗户纸突然破了——我突然想明白了今年一直不开心的原因。

  大约一年前,有个词进入我的脑子——“及时止损”。当时的我徘徊在留在团队还是回归学校学业的抉择点。留在团队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但学业跟不上;回归学校则意味着以后要全心扑在医学上了,我准备好了吗?我不知道。但直觉告诉我,是时候离开了,否则学业上的洞我补不回来。在某个视频当中看到的“及时止损”这几个字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中,我下定了决心,我要回来,及时止损。

  回过头来看,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及时止损”这几个字对我的影响却一发不可收拾。它尤其体现在我的学习上。如果把学习这个过程当成一次旅行,在开始阶段,我对这次旅行充满了向往和决心,但路程走了三分之一,我开始感受到旅行当中的困难,于是开始思考,这件事是不是不适合我,是不是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天呐,这太难坚持下去了,我想放弃......于是在我还没有到达旅行终点时我选择了“及时止损”。

而《坚毅》讲的是什么呢?它告诉我:去寻找你所热爱的事情,把它坚持下去,并且找到你坚持它的使命(研究显示,将使命和帮助他人结合起来的人更容易坚持下去)。它告诉我:每个人通往成功之路的旅程都必定是热爱+刻意练习(这一定是个枯燥无味的过程),最后通往我们想要到达的终点,也就是我们最终所追求的幸福和喜悦。恰似我们攻克一道数学题,过程是艰难的,但解出题后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触/喜欢——逐渐探索——枯燥无味(大部分人都死在了这里)——深入探索——发现乐趣——无与伦比的幸福。当我明白了这样一个循环后,我才彻底醒悟了。原来有天赋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但普通人变得不普通的原因正是他们克服了,或者说设法习惯枯燥无味的过程,然后才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枯燥无味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不是因为我不擅长所以觉得枯燥无味。

“及时止损”好像是坚毅的反义词,刚开始的几天,我一直想不明白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什么时候及时止损,什么时候坚强刚毅,现在我想明白了——坚毅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强的走下去,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无聊。而及时止损是及时发现走错了路,然后从新回到正道上去,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为什么说我找到了今年不开心的原因?

之前的我是一个自律,勤奋,努力的女孩儿。但不知道是何种原因,我一直不喜欢别人说我努力。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不聪明”的孩子才需要努力,所以当有人夸我努力时,我第一反应是“抗拒”。我觉得努力是“不聪明”的另一个名字。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我不想要别人看见我的努力,也不想让别人认为我努力。所以渐渐的,那些需要我花费很多努力去做的事,我把它们称之为——我不擅长,所以我拒绝努力,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聪明”。

特别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关于“背书”。因为它需要花精力,花时间一点一点,一遍一遍的去记忆,而害怕承认自己不聪明的我就潜意识一直再给自己找借口:“我不擅长背书”。所以我背不会不是我不聪明,也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根本不擅长。你看,多么自我保护的一个借口啊!因为不知道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枯燥无味”的这个过程,所以觉得自己面对枯燥无味是由于自己不聪明,所以拒绝付出努力,所以变得做事情会轻易放弃,既而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不开心随之而来。

喜欢变化,喜欢新鲜感,这是大脑的天性,但并不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而坚毅不一样,它很难,体验感也许并不是很好,但“这很难,但这很棒!”的坚持却带给我们最终的成功和满足感。

如果说现在让我重新选择别人对我的称赞,我希望听到的是她是个很努力的姑娘。因为努力是我主动付出的,主动追求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方向,并且在为之付出。

看完这本书并且写完这篇文章我终于给困惑我大半年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为什么我不喜欢别人夸我努力?”因为我错把“聪明”当成了“不需要努力”。而现在我知道答案了:可以有先天的聪明,也可以有后天的聪明,努力就是后天的聪明。你说是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