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归妹”的卦象,说说彩礼的风俗

“归妹”卦易画

“归妹”,就是少女出嫁。看卦画,一顶花轿。

“归妹”和“渐”两卦互为覆卦,同出异名,讲的都是女性婚姻。大意:

妹妹陪嫁,相互帮衬;跛者能行,眇者能视。
姐姐陪嫁,被休回家;一拖再拖,总要嫁人。
正妻失宠,媵妾上位;性事不谐,夫妻不和。

女孩子出嫁和娶媳妇是家庭大事。“归妹”卦记录的可能是史实,从中可以看到姐妹同嫁、夫妻感情、家庭关系、不能生育导致休妻等婚姻现象。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雷泽归妹,雷在田园上空响个不停,是新婚锣鼓,还是远远的警鸣。

长男在上,少女在下。可解为妹妹出嫁时,哥哥的忧虑,正如《诗经.燕燕》。也可解为还没长大的小姑娘与成年男子结婚,心怀忐忑。

【说明】

1、很显然在撰写易经的年代,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已经成为标准婚姻制度,客观上这有助于农业社会的传宗接代和私有财产的归属管理,也体现了男权的确立。

2、关于婚礼、彩礼的象征意义。

(1)婚礼是礼治之根本。彩礼,又称纳采,属于古制婚礼的一项,在《仪礼》、《礼记》中都有详细记载,体现的是婚礼中“敬慎重正”的态度。此处“重”为原文,是重视之意。

(2)彩礼、婚礼风俗源远流长,这种礼仪体现了夫妻之间互敬互尊的平等观念。

易经、诗经等先秦经典保留了非常宝贵的华夏民族早期风俗,尤其是体现男女平等的历史痕迹。诗经《鹊巢》、《行露》中都以赞美的口吻讲述婚礼的隆重、彩礼的丰厚,这显然是当时风俗的写照。又如《否》、《泰》两卦里面,高度肯定母亲在家庭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这与宋明理学所强化的男尊女卑形成极大的反差。《礼记》中明确指出:“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也就是同吃、同饮,表示夫妻一体、不分尊卑,以示相亲相爱。

(3)“不知礼,无以立”,礼制环环相扣,“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就是说,礼制,从成人礼开始,以婚礼为根本,重视丧礼和祭礼,在外事活动中体现尊重,在邻里活动中体现和睦,这就是礼制的大概。

(4)前文已述,家庭就是社会的缩影,古人强调君子当有所作为,也就是希望君子能立志于构建和谐社会。而家庭则是君子自行构建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婚礼和彩礼是外在的形式仪式,而内在的“敬慎重正”确实不是玩笑。(君子多指男性,但不特指男性,这并非今时今日强调男女平等的解读,原本先秦之际君子与小人相对,也并非专用于男性。)

3、古人以夫妻之道象征君臣之道

与满清动辄“主子、奴才”相比,华夏传统的君臣关系更为平等互敬。古人将求贤若渴类比于君子好逑。尚贤之风由来已久,古之贤臣之于君主如贤妻之于夫君。 由此也可理解诗经中的《采蘩》《采蘋》《羔羊》是为妻之道,也暗喻为臣之道。我们读到《离骚》中屈原的离愁别绪,也就不会误会楚怀王和屈原之间有什么私情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详解(一)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汉唐雄风阅读 4,352评论 0 41
  • 当你离开一段时间,就想回的地方,应该是你的归属。 当你离开一段时间,会想...
    青梧进行曲阅读 162评论 0 2
  • 时至今日,才逐渐明白,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去强求的。一个人,爱不爱你,是可以感受到的。或许真的是不合适吧,又或许,是...
    淘浪客阅读 85评论 0 0
  • 虫子的世界里 天,是叶子遮挡的 一小片光 是随处就能踩碎的 湖泊 多数选择妥协 不妥协的 未必能生出翅膀 生出翅膀...
    四夕山人阅读 300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