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不肯嫁春风

文/微风不老

愿世间爱情,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有人说,人世间的爱情不过两种,一种相濡以沫厌倦到老,一种相忘江湖怀念到哭。

  但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就道出的玄机一般: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却是各自不同。

  关于爱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种爱慕,“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一种欣赏,“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则是一种凄婉。

  君不见,焦仲卿与刘兰芝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却遭到封建家长的阻拦,最终被迫分离双双自杀。君不见,梁山伯与祝英台日久生情海枯石烂,却也难逃宿命的捉弄,最终幻化成蝶比翼双飞。

  诸如此类的爱情悲剧,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然而我最欣赏的还是一种势均力敌的爱情。比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个是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可远比现今的狗血电视剧精彩多了。

  他们的故事,从月夜抚琴开始。彼时,司马相如做客卓家,夜色微凉,颇有雅兴,于是弹奏了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这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打个通俗的比喻,就好比国民老公宋仲基向你深情款款地表白,撩妹技能必定满分。这坦率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在会面之后相见恨晚,以至于当夜收拾细软私奔。这可是在公元前啊,莫说私奔,就是女子抛头露面估计都会被冠以“不守妇道”之名。可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面对风度翩翩的司马相如,卓文君大胆地做了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也不愧是一个旷世奇女子!

  私奔之后,他们回到了司马相如的老家临邛,面对家徒四壁的窘境,卓文君没有寻常女子的柔弱与退怯,反而还扛起生计重任开了家酒肆。那个时候或许也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吧,纵使日子清贫,但却相敬如宾。

  这世间有许多爱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住平凡。纵使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那么传奇的爱情亦不能免俗。据说在司马相如发迹之后,觉得自己身份不凡,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还曾经兴起了休妻的念头。卓文君最终忍无可忍,悲从中来作了那首传诵千古的《白头吟》,想着自己如此深爱对方,而他却把当年月夜琴挑的往事都抛诸脑后了,伤心之下还特地附书曰: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司马相如看罢书信惊叹不已,一方面为夫人的才思敏捷所叹服,一方面也感念于昔日的恩爱之情,遂回心转意,和好如初。

  男人大多薄情寡义,何况是一代风流才子?这一点,张爱玲可谓是写得入木三分: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庆幸的是,卓文君毕竟不是凡夫俗女,没有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顾影自怜,亦没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壮决绝,有的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从容,绝不拖泥带水,也不苦苦哀求。当然,应该说司马相如纵然有点“渣男”的意味,但到底还是识相的,懂得悬崖勒马回心转意,不然恐怕亦成了陈世美之流。

  莲花不肯嫁春风。最近迷上了这句。每每细细品味,都觉得简直再贴切不过。都说春风十里,为何不愿意嫁呢?因为春风太过于薄情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又怎么愿意屈就呢?

  所以说,势均力敌的爱情很重要。这种势均力敌,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也不是来自于社会地位,而是精神层面的一种匹配。你许我一世芳华,我还你勿忘初心。你若弄虚作假,我必转身离开。

  因为,如果不是对的人,那么情愿一个人。

  愿世间爱情,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几句诗,据说...
    钧法崇是阅读 2,389评论 4 19
  • 如果要评出中国历史上最浪漫、最辉旺的一段才子佳人的婚姻,我会把票投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因为这段婚姻被大史...
    水乡醉客阅读 369评论 2 7
  • 上一篇文末说到“千金买赋”的事,提及司马相如,今天讲一个与司马相如有关的故事。不过在这个故事里,司马相如只是个配角...
    激流堡公爵阅读 3,333评论 4 8
  • 嘴硬心却软, 硬是一座五千斤石墩的硬, 软是一桶浮着汁水的豆腐脑的软, 红豆捣成一层影, 风月有边七尺长。
    半仙姨阅读 174评论 0 0
  • 文/袁倩 你的车票终点,应该是你家的方向。 每次踏上回家的旅途,看着面容各异的行人,心就莫名地欣喜。五湖四海的...
    袁花花huahua阅读 3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