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评和观后感

很久以前开始,我看完书或者电影写出来的文字,我都取名为某某观后感,从来不叫影评。因为我觉得影评应该是很专业的一件事情,虽然我现在依然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内容才是专业影评。

影评?观后?

很凑巧,和菜头在10月份写了一篇文章就叫《为什么只有观后感,没有影评》,文中主要解释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日常看到的所谓影评只是个人观感和剧情分析,不是影评。第二是真正的影评到底包含什么内容。

我很喜欢他在文中说了几句实话。

首先,语言和经验永远都是片面的,容易给人幻觉,让我们想当然地自以为了解其全部,但其实只有一部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把同一部电影看多遍,他每次就会产生一些新感受,因为他第三次看这片子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看的那个人了。

其次,真正的影评只适合专业人士观看,也即那些拍电影,制作人等,并不适合普通网民。网络上的文章套用影评的壳很受欢迎,但那都只是观后感和剧情分析,但如果把文章名字这样取,可能获取不了什么点击量。写文章的人也很清楚观众想要看到什么文字,刻意的迎合造成更多的误解。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什么内容才能称为影评。以专业视角对电影做出评价,比如用光如何、镜头如何组合、镜头轨迹如何、我们能从画面中看出导演想表达什么、这些镜头是否能准确表达、节奏如何、导演的个人风格如何、导演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风格拍摄、用了那些拍摄技巧、构图如何、取景布景如何。。。

然鹅可惜,作为普通网民的我们,只是看个电影图一乐,只想找到情感共鸣,只想好奇别人看出了什么你没发现的东西,并不想涨这些专业姿势。

最后,他解释了为什么自己只写观后感,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把影评和观后感区分得很清楚,第二是他认为自己写不了影评,就算写也不会有读者。在理性的世界里,和菜头一直都很坦然平和,所以,他就好好的写观后感,并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剧透,说明优缺点,加大信息量扩展思路。

联想到我写的观后感,可能50%的篇幅是总结剧情,30%是个人感受,剩余20%是一些周边联想。好吧,得承认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没有专门深究,目前只能做到这个水平,有时候看完的确心潮澎湃,写一点文字好像就能得到一些升华,这样也好,对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各位千聊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你们的朋友桃子。我是今年5月份进写作班开始学习的,和各位伙伴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
    玉墨清欢阅读 7,100评论 0 6
  • Nolan vs. Nolan 2012年诺兰新作《黑暗骑士崛起》热映,大卫·波德维尔在当月19日发表文章,结合诺...
    加刘景长阅读 7,414评论 0 7
  • 原文 命名约定 若是使用 BEM 实体,就需要了解它的命名规则。 命名约定的理念就是使得 CSS 选择器的命名尽可...
    Jadyn阅读 7,880评论 0 0
  • 2017,我们没在手机上拜年,我拖着行李箱,踏上那第一次的长途旅程,第一次坐上火车,摇摇晃晃的十几个小时,打着去旅...
    忘WDR阅读 2,425评论 1 1
  • 今天走路比较多,腿疼,腰疼,心情挺好!好天气,人在山水之间总是会觉得愉悦。 为了文案里能够有值得一看的图...
    七七行记阅读 2,8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