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大概是我近期看过最伤心的书了。它的伤,不是大起大落后的悲痛欲绝,而是绵绵的,入髓的,有些无奈和忿忿不平,最终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上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一副金光闪闪的手术刀不知救死扶伤了多少人,他本是温润的、豁达的、明朗的。纵使丢了前途,几十年的戎马岁月弹指一挥,回到农村重新成为一个农民,他依旧是那个爽朗的、怀有一颗“仁心”的他。
主人公对上校的了解大多是听说。在他的听说里,上校这个人物从开始的“太监”逐渐丰满,直到发自内心尊称他一生“上校”。这是一个不计前嫌,心怀大爱,拿得起放得下的真男儿。
可这样一个对全村人都善良、曾经意气风发的人,却被时代与人心一步步逼得走入绝境。
那些他曾经善良对待的人,却是导致他坠入深渊的罪魁祸首。
无论是上校为了救猫而回到村里,还是小瞎子等人无法无天的猖狂,包括林阿姨当初的告发与最终选择回来照顾上校,都逃不过时代的洪流和人心的自私。
初闻“人生海海”不得其意,后来听到了樊登读书会里麦家老师对它的解读,但仍是有些懵懂。直到看完书,合上那一刹那,才隐约感受到了那种感慨。
人生海海,自有沉浮。
可对于上校的经历,对于上校命运的悲惨,仍是意难平。
人生海海,林子海大了去了,自然什么人都会有;人生海海,这宽广且漫长的一声,有光鲜亮丽的人生巅峰,也有低至尘埃的一生至暗时刻。
上校在批斗会上疯了的那一刻,眼泪再也止不住的留下来。一个与世无争,只想过自己清净日子,一次又一次救他人于水火中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
所幸,他的晚年过得不算太差,总算有个人守着他,照顾他,给漂泊半生的他一丝爱意和尊严,尽管,那个人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我们常常坚信“好人有好报”。可是,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有人说,你的善良必需得有点锋芒。可有当锋芒的善良也一次次被伤害之后,还有多少人会选择善良呢?
在上校没疯以前,除了主人公的父亲明里暗里帮着他,那些受他恩惠多年的乡亲们,更多时候选择了沉默。也许他们觉得没有和小瞎子他们一起去虐待上校,批斗上校就已经是一种仁慈。可,便是这一声声的沉默,纵容了一个个小瞎子的崛起。
主人公的爷爷出于对自己儿子的保护而告发了上校,可他此后的半生,良心终日不安,最终带着愧疚与悔恨离去。可这个家却是散了,偷渡的偷渡,逃离的逃离,活在村子里的人,永远被人看不起。甚至,主人公的父亲,年老之后变得疑神疑鬼,一生都带着对好兄弟的愧疚。
而之于上校命运转折关键点的小瞎子,纵然活着,却也与废人无异。
人生海海,那些做过恶的人,或心理,或身体,总有一处是不得安宁的。做一个好人,才可寻到人生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