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里的余老妇人一没本事,二没脾气,却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余老妇人是真没本事,搏斗能力基本为零。
就拿曼娘到余府闹事来说。顾廷烨刚向余家提亲,八字还没一撇,曼娘便带着儿女到余府寻死觅活。
作为余府最有名望的老太太,余老太太竟然不知所措,毫无还手之力,气得她在躺在床上喘息。
最后,还是明兰出面才把曼娘摆平。
余老妇人是没半点儿本事,什么心计手腕,她都懂,就连儿媳都压不住,还得余阁老出面教训儿媳。
但搁不住人家命好,运也好。
余老妇人出身山东大儒之家,父母温厚,家规严谨,从小未在父母的羽翼下快乐长大,未受过半点委屈。
古时候,女子投胎很要紧,直接决定着前半生的命运。但是,若想一生顺遂,仅仅有个好的爹妈是不够的。
女人后半生的幸福要依仗夫君,而余老夫人却是两者都占了。
她的丈夫余阁老是父亲的得意门生。当初余阁老于贫寒之时受恩师赏识,且恩师不嫌弃他贫寒,把掌上明珠嫁给了他。
因此,余阁老十分感激,对余老妇人恩爱有加。即便后来余阁老平步青云,依旧是初心不改,从未纳过妾,对余老妇人一心一意,直至白头偕老。
余老妇人一辈子顺顺当当,从未经历过什么风浪,战斗能力与盛府里的三个兰是没法比的,所以直接被风尘女子曼娘秒杀也是情理之中。
这样的人生是多少女人羡慕的,当然,同样是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脾气大、本事也大的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同样出身高贵,她的前半生是人人可羡不可及的。勇毅侯府独女,正儿八经的掌上明珠,光伺候她的丫鬟婆子就有十几个,是无所不用其极的金尊玉贵,在整个京城的淑女里是数的上的,何等的风光恣意。
盛老太太的本事自然不必言说。夫君探花郎英年早逝,盛老太太临危受命,以一人之力整顿混乱不堪的盛府,把庶子盛紘培养成才,就连身边伺候的丫鬟也是妥妥帖帖、规规矩矩,这样的本事,有几个女人能比?
然而,盛老太太的前半生有多么风光无限,她的后半生就有多么荒然暗淡,因为她的夫君是探花郎,不是余阁老。
探花郎不同于余阁老的严于律己、深情义厚,婚后没多久就开始纳妾,纳了一个又一个,被妾室哄得团团转,还把自己嫡亲的儿子害死了。
盛老太太本事大,脾气自然也是有的,还是个倔脾气,把一切的根源都归结于探花郎,从此与探花郎间的高墙就建起来了,虽有夫妻的名分,却再无夫妻间的柔情蜜意。
直到探花郎逝世,盛老太太都未曾给他一个好脸色看。
盛老太太如此折磨探花郎,然而苦的还是她自己。
探花郎走后,她本可以再嫁,然而受到感情重创的她,已然心灰意冷,把余生都献给盛府。盛府虽大,人口众多,却没有一个人与她有血缘关系,其中的辛酸自是不必言说,若不是有明兰出现,她的余生将是怎样孤寂冷清。
脾气大、没本事的王若弗
王氏前半生的命运也是不错的,父亲三朝为官,端的是家世显赫,母亲王老太太能干有魄力,把王家的家业打理得很好,还为她寻了一门好亲事。
然而,王若弗却不懂得珍惜,原本也是夫君爱,婆婆疼,硬生生让她都得罪了,让一个小妾钻了空子,那些年她心里憋屈,有冤无处伸啊,怪谁呢?她自己呗!
不过,王氏比盛老太太,有命,也有运。
盛紘再怎么不宠爱她,还是看在王家的面子上,对她恭敬有加;盛紘再怎么宠幸小妾,终究是肯上进的,盛紘的官越做越大,王氏的日子自然是衣食无忧、风风火火。
最重要的是,王氏有自己的儿女,大女儿华兰才貌双全,高嫁忠勤伯府;儿子长柏读书上进,高中进士,还入了内阁,深受皇帝赏识,以后弄个诰命夫人,也不是没有希望;小女儿如兰虽然蠢些,但女婿终归也是科举出身,好日子终归是有的。
王氏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女人的幸福前半辈子是爹妈给的,后半辈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夫君,若夫君不可靠,有一双好儿女,人生也有盼头。
所以长辈常言道:少长本事,多长命,看来并不无道理。
像余老妇人这样一辈子没经历过风浪,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般,羡慕一下罢了,毕竟上帝的宠儿本就屈指可数,你觉得呢?
END
我是,分享情感故事,感悟人生哲理,喜欢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