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质,并非爱情,而是责任

时代的变化,带动着对婚姻认知的改变。

在传统社会,婚姻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定,爱情的产生会让婚姻更复杂。

包括欧洲中世纪时期,当时的人们觉得结婚的目的是保护财产和延续家族,甚至在那个时候的观念里,爱情会破坏婚姻具备的责任感。

直到一百多年前,“婚姻”才和“爱情”捆绑,为爱成婚的夫妻越来越多。

这是男女思想和行为习惯改变的结果。

男人开始做家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女人开始挣钱,有了经济实力,于是彼此不再互相紧密依赖,婚姻也不再是“必需品”。

于是,人们考虑要不要结婚时,开始用“想不想”主导一切。

有了爱情,很多人才甘愿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个时候,爱情于很多人而言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成了很多人以为的“婚姻本质”。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或者说,婚姻的本质,真的可以是爱情吗?

其实从婚姻的稳定性以及关系的发展历程来讲,婚姻的本质永远不可能是爱情,深层原因很好理解,只有先懂婚姻是什么,才有可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婚姻的自然属性可以理解为婚姻家庭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男女两性的差别、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通过生育繁衍能够产生下一代个体等,这些是婚姻家庭在生理学或生物学上的基础。又如某些自然选择的规律在逐步排斥近亲通婚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现代婚姻家庭法中所规定的法定婚龄等也是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的体现。

婚姻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社会因素对婚姻家庭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婚姻家庭呈现不同的组织和运作形态,比如原始社会的群婚制和对偶婚制、私有制社会中的一夫一妻制。

值得注意的是,自原始社会崩溃以来的数千年中,人类在生理学和生物学等角度来看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在同一历史形态中,同一婚姻家庭制度也有不同的甚至巨大的变化,这是社会因素始终变化发展所决定的。可见,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其根本属性。


01、爱真的能保障婚姻吗?

如今很多人都在强调,要结婚就该和最爱的人结婚,因为人生实短,和错的人结婚是一辈子的“凑活”。

这句话本身没错,观点鲜明,三观导向正。

但我们说点实际的,对普通人而言,很难和今生挚爱相伴一生才是常态,不是没有这个缘分,而是今生挚爱本身就是一个“噱头”。

要解释这一点,我们要先了解的是:什么是爱情?

有人觉得爱情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深情,有人觉得爱情是非他不可的执念,有人觉得爱情是彩虹般绚烂的美满。

而美国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却有更理性并且通过科学验证的观点:

在费舍尔的观点里,爱情是由三种生物系统所控制的,性激素调动人的欲望,特定脑区传递多巴胺,5-羟色胺调控吸引力。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能调动你的吸引力,能刺激你产生一定的欲望时,爱情就会产生。

那些维持很长时间的“爱情”,与其说是今生挚爱的代言,不如说是前期的各种激素加后期的相处舒服。

这个答案,指向了一个很基本却经常被忽视,也被很多人排斥的事实,那就是“我们有可能爱很多人,甚至有可能更爱下一任伴侣”。

如同买衣服一般。

你前几年很喜欢的衣服,不代表之后也会喜欢,有可能那件衣服旧了后,你会更喜欢另一件买回来的衣服。

当然,人不是衣服,人是有感情的,亲密关系也比买衣服复杂地多。

恰恰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导致很多人和伴侣相处还算可以的时候,不愿意去寻找下一个伴侣。

这个时候的关系,不再是“爱”主导的,而是习惯和责任主导的。

从这个角度也足以说明,单靠爱来维系婚姻,本身就不可靠,因为喜欢是会变的,当婚姻只是建立在两个人是否愿意的基础上,就会使婚姻变得不稳定。

02、婚姻的本质

到了适婚年纪,很多人把结婚挂在嘴上,天天刷着应该和谁结婚的文章,但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婚姻。

经过浪漫的文学加工后,婚姻是两个人构建一个幸福的家,是两个人填补对方空虚的灵魂,是两个人携手一生经历风风雨雨。

可从现实角度来说,婚姻其实只是一种家庭关系的组建形式。

更准确的说法是:

婚姻泛指适婚男女以夫妻名义在经济生活、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资源长期结合,是一种以夫妻名义共同共产生活并组成家庭的一种社会现象。

简单来说,婚姻的本质不是爱,甚至可以与爱无关,因为婚姻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持家庭的内部稳定。

倘若两个人之间只有爱,彼此却不忠诚,婚姻很难维持。

同样的,若是两个人之间只有爱,却没有责任心,日子也很难过好。

也就是说,婚姻的目的,是保障两个人的共同生活,那么婚姻的本质其实就是“责任感”、“契约精神”等等与爱无关的现实因素。

举个简单的例子。

国学大师林语堂和妻子结婚前只见过几次,可两个人还是将婚姻幸福地维系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他们不是因爱结合,但他们结合后却产生了爱,这种爱并非单纯的爱情,而是亲情和爱情的融合体。

当两个人,有了过好日子的信心,有了愿意为对方改变的决心,有了为彼此负责的信念,有了为家庭保障护航的人品,那么婚姻很难草草结束。

与之不同的,是那些仅靠爱情来维持婚姻的夫妻。

就像很多新婚小青年,你侬我侬的时候闪婚,却在婚后觉得相处太累的时候离婚,对他们而言结婚和吃饭一样,好吃就吃,不好吃就换一家吃。

倘若真的秉持着不爱了就算了的想法,那么一旦爱情变淡,婚姻迎来尾声。

如此等到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因为爱只有在初期的时候最浓烈,人心没有了其他的牵绊,最易变。


03、关于爱情,有一个冷知识:过分宣扬爱情,可能是部分消费主义所挖的陷阱。

就像“钻石骗局”,钻石本身的价值不高,而且全球的钻石储量极大,可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断宣扬钻石的可贵。

虽然可贵但没有人买也不行,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将“爱”与钻石捆绑。

如同钻石常听的宣传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他们用钻石代替爱,想要告诉消费者,如果希望你的爱能够长长久久,那么你就应该拥有一颗钻石。

很多东西都是同样的套路,因为人的内心都惧怕孤独,渴望独宠,所以“以爱为名”的销售方式总是行得通。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人们对伴侣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的欲望也更加强烈,甚至有些女生还用伴侣给自己花钱的多少来衡量他对自己的爱意。

仔细想想很可笑,但大部分人都逃不出这种陷阱。

究其根本,很多人根本不清楚什么才是爱情,什么又是婚姻,用太过盲目的心态去结婚,才很难挺过之后的考验。

毕竟婚姻的本质,并非爱情,而是责任心,是契约精神。

明白这一点,才能在感情变淡的时候,依然将日子过下去,磨合到最后,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少年夫妻老来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