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小结

      本周我们积极学习,仔细研究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幼小衔接相关知识,我们了解到,幼小衔接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小学化”却会对孩子产生严重危害,为防止小学化,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孩子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做好引导与教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小学化危害有多大?

1.违背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让孩子在幼儿园就过早的学习小学的内容,这些内容基本都高于孩子的认知、思维和动作发展水平,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便会使这些孩子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2.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投射着孩子的自信心。而过多的学习小学知识,会使幼儿在幼儿园就累坏了,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随着年级升高,知识的加深,孩子渐渐失去优越感,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这种所谓的“超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但长远教育就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滑向低谷的自卑。

        孩子在不同阶段,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适宜于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如果提前让孩子接受以后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增加孩子学习难度,这样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好幼小衔接

1、让孩子学会生活。幼儿园与小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幼儿园以生活教育为主线,注重保教结合原则和游戏化教学方式。而小学以知识教育为主业,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教授。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所以,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学会自理自立。我们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经常做事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反应也灵敏,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相对紧凑的生活

2、学会学习、学会阅读。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终身的伴侣。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老师以游戏为主要方式进行,目的就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被称为“敏感期”。在幼儿园,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为孩子打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孩子的阅读从讲故事开始,一个喜欢讲故事的孩子必定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孩子爱讲故事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刺激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就是3—6岁,所以这阶段要从讲故事开始培养孩子乐于表达、喜于表达的好习惯。幼儿园被誉为孩子的童话世界,老师通过多样形式让孩子浸润在故事中,从而让孩子学会阅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让孩子学会交往。

      现在的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也大多是独生,二胎在园的孩子还不是很多。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这些看似简单,却对人终身受益。

4、培养孩子入学意识

      幼小衔接最实际的就是要让孩子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我们需要向孩子说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让孩子对上学有心理准备。另外,孩子还需要有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意识,具备基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总之,幼儿园去“小学化”是要求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还儿童一个健康有趣的童年。

                                                                王文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