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沿途)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大早出差,列车上看窗外晨雾蒙蒙,绿色的田地切割成不规则的块状,一直延伸到很远。

偶尔,经过一条河,蜿蜿蜒蜒,河边上是绿色的苔藓。

偶尔经过几个民居,很有地方特色,黑色屋顶,白色的墙,房子周围有树有田,彷佛水墨画一样。

最好看的是一片一片的橘子树,茂密的树丛中,看到一个个白色的点点,是用白纸包裹着的橘子,为了保鲜。

早晨雾大,远处的山若隐若现。

看着窗外,心情也轻松愉悦起来,很难得有心情和时间认真看看窗外的美景。

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公说很抱歉,给你的纪念日礼物要晚到了。

我问是什么。

老公说,华为手表,听你说过好几次。

内心有一点涟漪。

每一次,老公都会给我买我想要却舍不得买的东西。

舍不得,可能是我的一个关键词。

我说,很抱歉,我没有给你买礼物。

对于买礼物这个事情,我可能还是有一种舍不得。

太贵重的,我舍不得。

便宜的,我看不上。

于是,便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结婚多年,我有越来越多老公送我的礼物,用的,戴的。

而认真去想,我好像并没有专门为老公买过什么礼物。

这么一想有点愧疚。

昨天下午,哄两个娃睡午觉,好让老公可以去加班做点自己的事。

果果感冒,娇气的很,动不动就哭闹。

终于弄他们两睡着,我却在手机上翻开知乎看了起来。

现在越来越喜欢看心理学相关的专栏,也明白0~3岁,3~7岁是一个人性格形成最最重要的时期。

所以,越来越觉得孩子还是要亲自带。

另外,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关系,对一个小孩的成长太太重要了。

昨天刚吃完饭,眼见着妈妈和弟弟又要吵起来了。

我赶紧喊老公,我们走吧。

两人急匆匆收拾一番,下楼了。

老公说,唉,总是吵,眼见着剑拨弩张又要吵了。

我说,至少我们现在有一个躲清净的地方了。这样对我们都轻松。

老公说,妈妈哪里轻松了,又要带娃,又要做饭。

我说,我是说的心里轻松。

周六和弟弟聊天,说了几点:

爸妈特被喜欢责怪别人,好像这样自己就没有错误了。

妈妈做了很多,但因为抱怨,却让别人不会产生感激,而是觉得很亏欠,总之是费力不讨好。

爸爸因为当了一辈子老师,总有一种自视甚高,或者在一个集体内对自己的绝对权威的感觉。

其实,我是觉得,父母有父母的局限性,我们也有我们的局限性。

父母最大的局限性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别人,明明期望这样,却朝着相反的方向使劲。

比如妈妈,很期望爸爸能理解他,也期望爸爸帮她分担一些,却每每在爸爸做了一点点努力后,使劲的批判爸爸,指责他做得不好。好像是显示自己什么都做得好,其实是阻断了爸爸继续帮忙的热情。

然后在爸爸不帮忙的时候,又开始使劲地抱怨。

其实,所有的争吵,最终争执的目的,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又怎么样呢?

也许你是对的和你期望的事根本就是相反的。

比如妈妈一直期望爸爸帮忙分担家务。

但是她口中却常常指责爸爸什么都不做。

这样她的期望和她口中的事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事。

所以一旦爸爸做了点什么,她马上就指责做的不对或者如何如何,好维持住自己的判断“爸爸什么都不做”这个评论的正确性。

好,经过一番打击,爸爸确实又什么都不想做了。

妈妈内心满足了,你看,我就说你什么都不做的嘛,果然是这样,我说的没错。

其实可能我们日常的争论中也是如此。

我也是,包括我上面说的这段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