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建构,看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个人成长建构也许容易一些,但却需要更加慎重,因为建构的内容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对于成人的成长建构,则会困难许多,成人已然形成各自的认知模式,大脑里也固着着不容易被改写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图式。但是,一旦对就有的认知模式进行破框改造,将会发现全新的美丽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全新而又真实的自我。
所以,我们的个人成长建构,其目的是发掘每个人最本真的特质,最终成长为各自真实而又独特的自己,最终找寻到属于各自的价值归属感。
在这次八周的航行中,实现对我自身的个人成长建构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成长的阵痛是必经的过程。
我从小成长在一个父母都很严厉的家庭,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对我的正向评价就非常少,稍有不满意对我就是一顿暴打,于是在我之后的人生中,内心总是憋着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再后来父母忙于家庭生计,对我的关怀也不是很多,好在我还是别人眼中的学霸。然而事实是我过得并不开心,初中时被同班女同学孤立,性格变得特别内向,自卑的情结愈发严重。高中时期情况有所好转,可是仍然几乎独来独往。而这一切,我的父母并不知道,在我不爱说话的那段日子里,他们也并没有发现异常和我聊一聊,也许只是不知道该聊吧。父母年轻时,他们总会吵架,也从来不避着我,甚至感情出现过危机。我一直都很理解他们忙于工作是为了这个家,我也很懂事地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了给自己煮面,初中开始就自己洗衣服做饭,但是我想我更需要的是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被呵护与被关爱的感觉。
这样成长起来的我,是一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要强,却又自卑懦弱。在航行中,船长说过,原生家庭是会对我们人格和性格的形成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并且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过程,而很多认知模式上的错误,原生家庭不背这个锅。是的,原生家庭也同样给了我坚韧而独立的性格和正直的人格,只是在后来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去想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我并不差。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越学越焦虑,面广而不精,大多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似乎就图个在别人看来“你好厉害”。在参加船长系营销和研发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虽然涉猎很广,可是自己并没有一个特别拿得出手的技能。原来别人说我行,不代表我真的行;对我来说,一定是自己觉得行才可以。曾经在我头脑中,认为学习就是各种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而以考促学是我最常用的办法,经常搞得自己很累很辛苦。通过和船长的航行,才发现,体验才是最高的权威。要想获得内心真正的价值感,一定是需要将所有的感知与体验相结合,才能形成可以融入自己能力体系的东西,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价值能力水平,才可以拿得出、做得到。
自卑的我,虽然也并未完全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但至少,我明白了,我的世界除我以外空无一物。我对自己的评价、看法和态度,决定了我的心情、情绪甚至我的生活品质。而我在别人眼中,顶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过期失效而已,没有谁会整天把谁挂在嘴边,毕竟谈资太多。所以,用心体会内心的感受,高兴了就笑,悲伤了就哭,愤怒了悄悄说两句脏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向内审视,才能看到最真实的自己;把眼光从别人身上拿回来的那一刻,会发现,世界简单了许多也美好了许多。
懦弱的我,也没有完全蜕变成一个敢于怼天怼地的人。但通过对自我的剖析,明白了这种懦弱来源于不被接纳感,当我自己首先接纳自己,自己给自己强有力的支持的时候,至少,可以开始审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并且勇敢迈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第一步。与其在一个肯定的未来中腐朽,不如在一个未知的未来中新生。
脆弱的我,也并没有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当我接纳和理解自己的脆弱时,至少我不会再逼自己去坚强,也不会再逼自己要去完美主义,因为骨子里我并不是要追求完美,而只是想向外界证明自己而已,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脆弱。可以向孩子说妈妈累了,需要休息一下;可以向家人说,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可以向朋友说,我想和你聊聊天。
自卑、懦弱、脆弱的我,有过一段并不幸福的婚姻,虽然还有很多痛苦的回忆,也仍然会不时地情绪跌到谷底,但回过头看过去,我看到的是两个内心都带着伤痕的人,本应从一段感情中获得疗愈,成为更好的彼此,遗憾的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朝正确的方向做足够的努力,而对方更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面对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我终于有勇气走出一步,去结束一段看不到未来的关系,去结束一段关系对我的伤害,去避免不健康的夫妻关系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
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希望从中能找到我的问题的答案。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如此。我已经意识到,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之大,而我自己的经历也让我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家。可以说,孩子是我选择结束婚姻的最大动力。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没有离开过我,是我一手带大。白天忙工作,晚上带孩子,很辛苦,但是一切付出都值得。孩子成长得很好,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孩子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斗智斗勇的阶段,忍不住吼孩子的情况时有发生,过后又后悔不已。如果白天上班很累,晚上照顾完孩子还要看书学习,第二天一大早就得起来,送她去幼儿园。精神状态不好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她稍有磨蹭,我就会忍不住吼叫。之后再想到罗杰斯说的无条件接纳,真的是特别自责,一定是自己还没有把所学到的有意识地和体验相结合,才会导致这样的状况发生。我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实践无条件接纳、真实透明,并去敏感地捕捉我的态度变化之后孩子的变化,才会真正地发生改变。当我适当提前早上起床的时间,更加有耐心地面对孩子帮助孩子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彼此之间温情的流动。孩子不会再因为去幼儿园之前我吼她而一天心情不好,我也不会再因为吼了孩子连上班都不安心。当我明白孩子现在正是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不”、“我就要”就是这个时期典型的口头禅的时候,我知道硬碰硬一定会“两败俱伤”,尝试着用理解、沟通、疏导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她的倔强对我不再那么有杀伤力;再者,大不了就随了她,只要对她不会造成伤害,有时候规则也可以适当让步。渐渐地,我发现,我吼叫的次数少了,孩子也更容易沟通更愿意沟通,而不是用哭闹来表达的时候,我想,对于我来说,权威已然不是我这个妈妈的全部;而对于孩子来说,爱与包容,让她的成长更加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线,在这个大不同的时代里,找到自己、活出自己,也许比其他更加击中人心;而在生命线交汇的过程中,我们在关系里,看到自己。甚至在关系中,建构自己、疗愈自己。所以对待彼此,多一些理解、接纳与包容,圆满自己、丰富他人。不论这个他人是谁,子女、伴侣、亲人还是朋友。
个人成长建构,不会一劳永逸,也不会一蹴而就。一定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因为变化,是这个世界的主题。而每个人,作为自己世界的主宰,成为最真实的自己,才是这个世界存在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