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了一本书,《尽忠报国》。一看这个书名,大家可能就知道这是一本历史书,而这个本书的主人公是谁,我想大家心理也有数了。没错,他就是爱国主义民族英雄岳飞。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王曾瑜的视角,走进岳飞的一生。
公元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在于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家里男孩排行老五,但是前四个哥哥都天亡了,只剩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岳飞的父亲叫岳和,母亲是姚氏。父母亲生他时,已经三十六七岁了。据说岳飞出生时有大鸟飞鸣于其屋上,因此取名为岳飞。
岳飞的父母虽然中年得子,但是对岳飞管教却非常严格。由于家里条件普通,所以岳飞从下就帮助家里干活,体力很好。而且,非常喜欢习武,曾经向他的同乡周同学习射箭,他射箭的力量很大又极其准确。而且也参加过冬学,冬学就是冬天读书,所以这也为后来他成为文武全才奠定了基础。
公元1118年,16岁的岳飞娶了一个刘姓女子为妻,并生有一子叫岳雲。由于人口众多,加上田地不足,岳飞只能出走他乡,到了一个姓韩的官宦之家做佃农。但是没过多久,就因为生活困顿又回到了家乡。
当时,正是宋徽宗当政期间,金国和辽国大战,加上宋徽宗昏庸无道,因此百姓生计困难。为了生活,岳飞拜陈广为师,学习枪法,准备参军来减轻家里生活负担。进入军营后,岳飞并未参加保家卫国的战争,而是先镇压山贼。虽然岳飞表现不错,但是因为父亲病亡,岳飞不得不回家丁忧。直到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岳飞再次入伍参军。
当时,宋朝实行"灾年招兵"的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农民因生计而去做土匪,所以,当兵当时也是一种贱业,体检合格者还需在脸上刺字,以确认部队番号和身份,防止逃跑。岳飞因为武艺超群,所以被免在脸上刺字,最后改刺在手臂上。因为作战勇猛,岳飞不久后就被升为偏校。那时候,偏校只是一个不入品的小官。
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金国对大宋发动了战争,两路大军进军北宋。一路由完颜粘罕带领,进攻太原,一路由完颜斡离不带领,进军北京。宋徽宗闻讯,立即传位给长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自己逃往南方。宋钦宗即位后,第二年改国号为靖康,1126年,被定位靖康元年。
金军在进军攻破太原后,又出兵进犯平定军。此时,岳飞正在平定军内,他参见了保卫平定的战争,虽被升为副尉,但是平定仍然失守,最后只能又回到故乡。
靖康元年11月,金军攻陷开封,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抓,北宋随之灭亡,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乱"。北宋灭亡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岳飞带着妻儿,历尽艰难回到了家乡,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姚氏。没多久,岳飞决定重返前线,光复山河,遂留下妻子照顾母亲,从戎报国,正是这时,母亲请人在岳飞背后刺了四个大字“尽忠报国"。大家习惯说精忠报国,实际上是因为宋高宗给了岳飞一面旗帜,精忠岳飞,所以大家把这两个弄混了。
与前两次从军不同,岳飞这次从军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报效国家。他来到了相州,投靠了刘浩的部下。在进入刘浩部队的第一次战斗中,岳飞就打败了一支金军,虽然是一次小胜,当时在当时的背景下,已经实属不易,岳飞被提为保义郎,官拜九品。后来,岳飞在滑州又取得了一场胜利,自己又被升为八品的秉义郎。到了靖康二年,岳飞又从秉义郎升为七品的武翼郎。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宋钦宗的九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为南宋的开国之君,就是后来的宋高宗。宋高宗即位后,身边两个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劝宋高宗退避到长安,而主站派宗泽和李纲主张北伐收复失地。
南宋百姓对黄、汪二人的主张失望至极,岳飞此时虽然官位极低,但是还是上书力谏。整个宋朝时期,本就重文轻武,再加上岳飞品级过低,于是给岳飞扣了一顶"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帽子,最终被消除军籍,赶出兵营。
岳飞虽被迫害,但报国之心未变,于是他北上投靠了张所的麾下。张所当时任河北西路招抚司,负责收复河北的失地。岳飞见到张所之后,通过与张所的交谈,得到了张所的认可和重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张所初步了解岳飞的经历和志向后,便有意考问他,说:"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接着,他就将古代兵法中"上兵伐谋,次兵伐交"的道理说了一遍。张所大为惊奇,说:"公殆非行伍中人也!"当即命岳飞坐下,两人促膝谈心。
这段大体的意思是说,张所对岳飞说:"听说你和宗泽一起留守,作战勇猛,你认为多久能胜金?"岳飞说:"打仗靠勇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谋略。胜负的关键是谋略,所以作为一个将领,不怕他不勇猛,就怕他无谋。"于是,他又将"上兵伐谋,次兵伐交"的道理和张所说了一遍。张所夸奖岳飞并非一个军人能够定义。
张所后来任命岳飞为中军统领,升为七品统制。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岳飞已经被黄、汪除名,难道没有被罢官吗?为什么还可以再这里被升为七品,这个书中并为明确说明,我猜可能是当时的升迁制度并不完善,加上战乱的原因,所以也没人关心这些,但这些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岳飞失去了张所这位上级和战友。当时,黄、汪不为张所提供兵器和盔甲,张所勉强凑了七千装备不良的军队。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隶属王彦部,当他们率军抗金后不久,原来的丞相李纲在当了七十五天宰相后被罢免,他的抗金措置也全部被废,张所也被罢免到岭南,后在湖南被土匪刘忠杀害。
此后,岳飞所在的王彦一军很快成为一只孤军,王彦认为应该从长计议,但是当时的岳飞年轻气盛,痛斥王彦胆小怕事,于是擅自出兵,两次战败金军小股部队。金人以为宋朝大军开到,便集结了数万大军,进行反击,导致王彦被围,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带领残部700余人退守到一座山寨。后来,他们在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也得到了周围抗金力量的相应,最多发展到十多万人,和金军战斗数百次,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八字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