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开通公众号后,邀请了极少数朋友来关注。几乎每个被我邀请的朋友都会问,你现在卖保险了吗?
没有。
在这里再统一回答一次。
那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公众号呢?
事实上,我不只是做了这个保险公众号,还做了另一个其他类型的公众号。而我做这个公众号,也并不是出于头脑发热。
多年前,我和身边大多数人一样,一度非常抗拒保险。
那时候,我表姐在太平洋保险公司上班,有一次,她来我家,给我爸推荐了一款分红险,表姐非常能说会道,计划书也做的很专业,不知道我爸是真的被她介绍的收益打动了,还是由于亲戚关系抹不开情面,他数了一沓钱,准备交给表姐了。就在那一刻,我把我爸拉到一边,劝他别交。我爸问,为什么?我说,感觉不是很靠谱。我爸又问,哪里不靠谱?我说我也不知道,反正不要交。我爸犹豫了,就对我表姐说,先不交,再考虑一下。
然后表姐又开始舌灿莲花······我爸说,好吧,听你的,交。又准备递钱······我又把我爸拉开了,又是一番反对······如此两次三番,表姐知道,今天这个单子是拿不下来了,悻悻然的,很不甘心的走了。
那我当初为什么强烈反对我爸买保险呢?是因为我经过了解,觉得那份保险的投资回报率不够高吗?并不是,而是出于对保险的排斥。
还有一件事。
上面的事发生后不久,我姐去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上班,做内勤。我知道这件事后,说了大多数人都说过的一句话:保险都是骗人的。然后质问我姐,你为什么要去这种公司上班?还记得我姐当时据理力争,试图向我说明保险不是骗人的,是合法的。然而在当时的我看来,她是被保险公司洗脑了,是在狡辩。由于我们强烈反对,后来她离开了新华人寿,和保险行业。
大三时,系里新开了一门必修课《保险法》。我对法律类的课程向来感兴趣,虽然我抗拒保险,但是并不排斥保险法,因此学的很投入。课堂上,老师经常会拿出一些案例来供同学们探讨,基本上每次只要大家因为不同的意见而各执一词时,老师往往会点名让我说说看法。而往往我的看法,就是正确答案。
也正是这段学习经历,以及老师的引导、科普,让我对保险产生了兴趣。我意识到,保险并不是洪水猛兽,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然后才开始理性认识保险,以及保险从业人员。
我发现,保险本身不会骗人,人才会。
保险,银行,证券是金融的三驾马车,其合法性与重要性毋庸置疑。
美国总统里根说,为了保存明天,我们今天必须行动,对于国家大事如此,保险行业亦如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我对资本主义向来没有好感,但保险制度却是资本主义唯一可取的地方。
保险真正在中国的发展也才40年左右时间(在此之前的舶来期和中断期不算),在过去的40年里,大多数时间是属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从业人员入行门槛低,几乎没有学历与年龄的限制——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个人,就可以去从事保险行业——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立身不正,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良莠不齐,夸大与虚假宣传比比皆是,致使人们对保险的印象降到了冰点,简直是谈保险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情况才慢慢好转。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项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相关部门的监管措施和力度逐步加强,现在的保险市场与环境,相较于从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而且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在发展。
但是大多数人获取保险信息的渠道,还是来自于身边的保险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人不了解保险,再加上部分不专业的保险代理人为了完成业绩夸大其词甚至忽悠欺骗,消费者常常会买到不合适的保险,花了冤枉钱不说,当风险降临时,他们很可能没有丝毫的抵御能力。因此,普及保险知识,就变成了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
随着我对保险了解的愈加深入,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时常会和身边不同公司的保险代理人交流,为了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也做了非常多的功课。现在,我想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拿出来与想了解保险的朋友们交流,期望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大家对保险多一点点了解,同时我自己也能收获到更多不同的思想。这就是我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
关注这个公众号的朋友会注意到,在关注界面有一句话:大其牖,天光入。这句话出自明朝方孝孺,意思是,把窗户打开,阳光就会照进来。
在我看来,它还有一层含义:打开心胸,去了解、认识以前不愿意了解和认识的事物。
希望你也能喜欢这句话。
也许最后我们都会发现,原来窗外,还有如此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