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给你的朋友圈点赞!

作者:小阿七

公众号:失凡

字数:1625字 | 阅读时长:4min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怎么看待天天发朋友圈的人?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我妈说:“我不要求你天天打电话回家,也不要求你天天给我们视频,甚至不要求你每天和我们在微信聊天,但是你至少每天发一条朋友圈,生活也好,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出去玩也好,什么都好,让我们知道你是平平安安的,我和你爸就安心了。”

发朋友圈是一种自由,是一种选择,更何况这种被特殊意义赋值的朋友圈。

请尊重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更要珍惜坚持发朋友圈的人。

因为,他们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欢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

认真发朋友圈的人,即是在表达自己,也是自我释放,每个文字,每张图片,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深情和对自我的虔诚。


1

忠于内心的一种自我表达


社会学家戈夫曼说过:“人生就像是一出戏,社会成员作为舞台上的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观众面前塑造被人接受的形象。”

毫无疑问,朋友圈成为了塑造自我的一个平台,加一个人微信之后,只要翻翻他(她)的朋友圈,或是旅游的日常,或是某种观点的陈述,又或是分享某一热文……

就能大概知道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发朋友圈的人,都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说自己想说的话。

有一位朋友,看完一本书,就把自己写了满满一堆文字的观后感发朋友圈;

看完一部电影,会将经典台词连着画面截屏发朋友圈,每每发完,他都能收到一堆赞和一些朋友看完的观点,一起探讨。

即使朋友圈里有人会不喜欢,甚至反感,但他也不会介意,他只是在表达真实的自己。

当那些真实的生活态度被展现,当那些真切的感受被呈现,我们也得到了心灵的升华和精神的抚慰。

每一次分享,我们得到的是思想上的共鸣,当我们不加掩饰,才能和相似的灵魂惺惺相惜。


2

发朋友圈是对生活的记录

发朋友圈是对生活的记录,是对青春的回忆。


有人说,朋友圈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想起一个朋友,他已经在朋友圈打卡765天,借用朋友圈来监督自己,同时记录自己变强的成长史。

我从他打卡第一天就关注到现在,初步统计,他这样日积月累的阅读已经有900+小时,他曾向我透露,他已经阅读完400多本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诚然,他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现在已经是某一大区负责人,年薪百万,每一份努力换来的是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责任。

就像《小王子》中狐狸所说的:“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对于认真发朋友圈的人来说,每一条都是精心打磨之后的,每一张配图都是认真挑选的,都是自己对待生活的仪式。


3

朋友圈的本质是一种社交

微信公布的用户数据显示:微信的月用户活跃人数是10亿,而朋友圈每天流量达到100亿。

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要做的事情显得特别多,每天花几小时在微信上聊天来维护自己的友情,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种时候,朋友圈的作用就表露的格外重要,朋友圈变成了一种即时通讯的社交方式。

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我们打破地域上的差距,简单评论聊天即维护了感情,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朋友来说是一种尊重。

可能一个许久不见的好友,点赞了你的朋友圈,就会让你知道你们还有联系;

可能一个和你有隔阂的人,给你评论,就会化解你们之间的小矛盾。

在点赞与评论中一来一往中,拉进了彼此的距离,也渐渐形成了越发深厚的情谊。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不可能尽是三观相同的朋友,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更有人嫌弃你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忘初心,你只是想简单的记录下此时此刻的最真实的想法和最真实的自己。

从不介意有人对我不屑一顾,因为好友中,总有几个是期待看你朋友圈的。

就像开头知乎的回答,父母只是要求他每天发一条朋友圈,好让父母放心。

对于关心你的人来说,他们从不会嫌你唠叨和矫情,相反,他们很乐意看到你的朋友圈,一直默默关心着你,守护着你。

从今天起,请认真对待每条朋友圈,让背后你爱的那个人更加懂你,让爱你的人余生不孤单。

公众号[失凡],阅读更多精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