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昕读书笔记

        《人间失格》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

  1948年6月13日,39岁的太宰治投水自杀,留下遗作《人间失格》。他借小说中的人物剖析了自己的内心,最后借酒馆老板娘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非常讨巧,放在结尾处也很妥当。

  我忽然想到多年前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读到同样的话:

  “‘他们是一帮混蛋,’我隔着草坪喊道,‘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我后来一直很高兴找说了那句话。那是我对他说过的唯一的好话,因为我是彻头彻尾不赞成他的。他起先有礼貌地点点头,随后他脸上露出了那种喜洋洋的、会心的微笑,仿佛我们俩在这件事上早已进行了疯狂的勾结。”

  当我们念出“神一样的好孩子”时,我猜太宰治的脸上也会露出喜洋洋的、会心的微笑。在这本五万字左右中篇小说里,他又想到他27岁时,在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哄骗下住进精神病院。这次入院经历成为他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经历。这个故事结构较为简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主人公三篇“手记”的形式构成全篇。当然,为了与小说叙事保持距离,作者还特意添加了一个“超叙事层”——一个“序言”与“后记”。这个第一人称的作品,读起来非常类似于《麦田守望者》,只是它用一个超叙事层,结束了叙事者潦倒妥协退让的一生。

  我想大概“好孩子”都喜欢第一人称,这样读起来显得更加诚挚。不过要当心的就是避免陷入自怜。一个强颜欢笑、矫饰轻薄的无赖往往也有矫揉造作、顾影自怜的一面。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垮掉的一代”与“无赖派”走向了不同的自我。“垮掉的一代”在否定价值观之后,走向对生命当下的把握,而“无赖派”在自我无力的愤怒之后,丧失自我控制感,走向了自哀自怜和沮丧。其实,“不论是哪部作品,你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太宰治笔下人物的懦弱、可悲、无助与绝望。这正是当时时事造人的写照,是主人公的悲鸣亦是作者的悲鸣,所以不难想象,备受世态炎凉煎熬的太宰治,是用怎样的心情去批判社会批判人性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处处彰显的是一种厌世、羸弱的美学”。

  一千万个人认为你是好孩子,那又怎样?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非常喜欢听到别人背后对我们的这种肯定。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寄希望于老板娘等人的肯定,就像寄希望于新年的祝福、寄希望于墓志铭的赞词一样毫无意义。一个人强烈地认同并沉溺于自怜,也就创造了个人的实相。当美德变成一种强力,我们唯一的美德只有诚实。当丧失为人的资格之后,我们只能试着去做一个好孩子。最后,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结尾:

  “每个人都认为他自己至少具有一种主要的美德,我的美德是:我是我所结识过的少有的几个诚实人中间的一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都是孤独的,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孤独,想要摘星星的孩子,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不怕自己努力了不优秀,我只...
    Sobar阅读 114评论 0 0
  • 爱丽莎之家。 在经历过十多年之后,这里没有太多的变化,变化的只是人…… 比如她,她已经从一个五岁大的孩子,经由变成...
    MissGirls组合Anne阅读 176评论 0 6
  • 那里有一个梦想 我叫它远方的西藏 那里有最动人的青天 最动人的雪山 和最有灵魂的牛羊 还有三两个喇嘛 热情而善良 ...
    了秋阅读 593评论 13 21
  • 照着这位大人的图画了一遍呢~虽然没有这位大人画得好看哈哈哈
    上仙羡虞阅读 327评论 0 1
  • 从小一直被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要给他人惹麻烦。有些事情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向别人开口。这样真的好吗? 1....
    守望小确幸阅读 32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