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我众多的书目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应该是,美国华裔作家伍绮丝的处女作《无声告白》这本书。2014年名列美国亚马逊最佳图书第一名,征服欧美文坛,深受全世界读者欢迎,本书的书名“无声告白”,就是告白世人: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已。
我先讲讲本书内容,本书一共分为十二章节,主人公莉迪亚是位高中女生,面临高考,上有一位哥哥,下有一位妹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学业优异,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因为父亲才华横溢,但是华裔身份得不到重用;母亲虽哈佛名校毕业,但养育三个孩子,家务缠身,无法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所以父母双方都对老二最聪明、最有才华的莉迪亚寄于厚望,把他们未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女儿,给女儿制定各种计划,沿着他们设想好的路走,而从未蹲下身子面对面去倾听下女儿的心声。
本书一开场莉迪亚就死了,全书以她的死为主线慢慢展开,寻找到死的真相——莉迪亚系自杀溺水而死,死背后真正原因是莉迪亚不堪父母对她的过度期待,过份控制,以爱的名义绑架她,不让她真正做自己,活自己,令她痛苦,忧虑,恐惧,又无力反抗,最终选择自杀,以死来表明心志:我还有一点死的权力,我要摆脱你们的束缚,永远!本书前六章文字沉重,压抑,看得很累,母亲玛丽琳都在回忆莉迪亚从小长大,她是如何培养女儿成才的成长路径,如何强迫女儿按她的意愿行事,完全忽略莉迪亚的感受,同时忽视了儿子和小女儿的存在。莉迪亚的死,让这个家陷入危机,母亲玛丽琳一心想报复,父亲詹姆斯出轨,出走,家处于风雨飘遥中。后六章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算让人松口气,内心舒畅许多。莉迪亚父母最后了解到女儿自杀原因,深刻反思,改变自己,放下对各自的期待,重新关注儿子和小女儿,从不懂得爱,过份爱到爱失去,又重新寻回爱,学会爱,让家庭重回那份快乐和圆满。
阅读完本书,让我明白了该书为什么在当年打败了99%名人写的书,成为一批黑马,因为作者伍绮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人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要活自己。
掩书沉思,浮想联篇:我们从小到大何尝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呢?读书阶段,活在父母和亲人的殷殷期待中,希望考上名牌大学;走入社会,期待你会赚钱或谋一官半职;建立婚姻家庭,妻子期待丈夫事业有成,夫贵妻荣;丈夫期待妻子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永远保持美丽,赏心悦目的风姿等等。可是我们从人性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谁也不愿活在他人的期待里,终此一生都在竭力摆脱这种无形的掌控,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时下比较流行的作家张德芬写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已》等类似书,就是表明活自己的意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自己内心要什么,做什么,自己去主宰,去掌控;不要什么,不想干什么,谁都无权干涉,除非你放弃权力,把权力交给他人。
一个人能够完全做自己,内心会越来越开心快乐,内在小小孩会越来越自由,懂得自己,了解他人,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越界要求他人;一个能真正做自己的人,与人相处令人舒服,有安全感,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又能体贴地让他人做自己。一个能真正做自己的人,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努力去追求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干;一个能真正做自己的人,一定是懂得爱,分享爱,有修养,有品位的人。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爱自己,尊重他人做自己,我想《无声告白》书中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让我们牢记这个教训,活出自己,焕发人性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