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
学前和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不少文章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多建议,个人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值得家长重视的。
第一,根据孩子的年龄阅读
越是低龄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颜值”的要求就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难以建立阅读习惯。
低龄的孩子喜欢构图简单清晰、颜色明亮绘画图书,图画可以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这时候孩子眼中的绘画书就和玩具一样,可以选择不易损坏的卡片书和布书。有简单文字、最好是押韵儿歌的图画书则方便家长朗读。
到了三、四岁,可以选择情节稍微复杂,富有趣味,紧密联系孩子日常生活的书,帮助孩子理解生活周围的环境,进行简单的认知。当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发展,有故事情节,细节描述丰富的书会启发孩子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根据孩子的兴趣意愿阅读
阅读是需要注意力集中,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吸引不了孩子,不但会使孩子愿意阅读的时间缩短,时间长了还是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为孩子挑选图书可以参考知名网站评论和销量排名,但是一定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阅读多种类似的书。很多父母都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取代孩子的想法,用自己的兴趣去取代孩子的兴趣。
第三,阅读中与孩子积极互动
阅读过程中,关于书中的图片知识,关于孩子的感受,还有家长的经历等等都可以是互动的内容。比如对低龄的孩子来,父母的朗读也是一种互动,孩子可以根据父母朗读时的声调、语气和表情,直观地体会书中表达的是愉悦、悲伤或者是愤怒等不同的情绪。
不管孩子对书中的内容是疑问还是赞同,父母要及时主动积极地做出回应。
第四,营造家庭阅读良好氛围
巴甫连柯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家庭环境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孩子养成什么习惯,首先父母自己得形成这样的习惯。营造家庭阅读良好氛围,家长要树立阅读的榜样。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这样才能起到积极影响作用。
第五,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在阅读中的各种体验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如果阅读中碰到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事情,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带孩子进行各种生活体验,比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逛公园等等。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就能够回忆联想到生活中体验,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帮助孩子理解阅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