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599627/answer/3022586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的落后,其实并不是音乐界水平落后了几十年。评价国民素质是看最短的木板,评价音乐造诣就不完全是了。一个民族的音乐评价,大多数是看金字塔顶端的人。
其实中国也不乏厉害的演奏家和作曲家。
举个为人熟知的例子,钢琴家朗朗,是很厉害的演奏家。再者王西麟先生,也是音乐造诣高的作曲家。
就连制琴方面,中国虽然不敢说领先,但是也不是非常落后的。在各大比赛上新琴拿奖的比例也不低。
可是由于文化和政治,历史悠久的中国,很多传统都被遗忘了。
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本就没有精力和资源来享受和创造音乐。近代史上那十年对文化的打压,也不必说了。中国音乐的重新复苏,是在近几十年。
近年来改革开放,才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音乐,从而才有音乐水平这一说。
所以,中国真正落后的是最短的木板,就是国民的音乐素养。
自古以来,中国对音乐不能说重视也不能说不重视。因此不能把责任归到民族没有音乐传统上。虽然没钱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是也不能把所有原因归咎到没钱。所以国民素养为何落后是个挺复杂的问题,绝对不是一句“穷”能解决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身边学钢琴的,从二三线城市到四线小城市一本谱子能砸到一大片,加上其他乐器和声乐舞蹈,没点音乐爱好简直不好意思出门。
孩子是天性对音乐较为感兴趣的(学习音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音乐的目的,只有两个:面子和中考加分。为了爱好的少之又少。君不见三年琴龄刷十级,基础不练就考级。
不是他们没钱,也不是他们缺面子。他们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而已。相比于他人艳羡的眼光,虚无缥缈的音乐素养不值一提。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古典音乐民乐来听歌识曲,也不用当着七大姑八大姨的面做和声题。
但是接触过音乐的人可以明显感觉到,当你有了基本音乐素养之后,你的“听音乐”和别人的“听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为什么不重视这比物质上更加能带来快乐的东西呢?夏虫不可以语冰。因为上一代没有体会过这种快乐,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没有精力体会这种快乐。欣赏音乐乃至欣赏艺术总和腐朽的资本主义挂钩。是无事可做的闲人阶级才会做的。这种观念和物质匮乏带来的影响一样,根深蒂固,无人负责,合理而不利。
所以,当这一代人物质不再匮乏,又走出上上一代节俭至极的习惯时,他们要么只追求物质的收藏欲以及虚荣心,要么仍然对消费行为极度吝啬。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热爱音乐和具有音乐素养一样,要么成为父母标榜家教的谈资,要么成为被父母斥责“不干正事”的对象。这两者,都不利于培养音乐素养。前者是将纯粹的爱好和素养物质化、虚荣化,后者是致命的打压和扼杀。
传统文化能帮助音乐素养吗?我们搞古典音乐比西方晚了几百年。可是,就算现在崇尚的民族文化,音乐也处在尴尬的境地。音乐是政治的附庸,发展的成果之一,而不是一门艺术。
再比方说,现在网络舆论乃至现实有一群非常极端的人。他们所谓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总是以一种半强制的态度。强行喊口号,只有被煽动而狂热的群众,没有死心塌地的追随者。
下面举几个例子。比如很多人提到的日本。
日本选择了用文化适应潮流。我们看到的和风二次元其实不是日本本身的文化,是日本适应潮流的文化。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日本的民族戏剧,不论是腔调还是舞台风格,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比京剧难以接受多了。日本选择改造文化走向世界,无非也是一种民族选择。但是用日本来讲“文化走向世界”不太恰当。这和我们想要走向世界的文化保留度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日本是文化混杂度高的国家,例如极多的泊来词汇。
而把文化做精做透,传播到世界的例子,就是经常提到的西方古典音乐。而西方古典音乐无数的瑰宝从来不属于一个国家,即使浅显粗略分类也是德奥和苏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当一面。即使奥地利,这个出了无数作曲家的国家,也有复杂的地理原因和政治原因。我国作为领土广袤的临海国,一国比整个欧洲的文化碰撞也实在太难了。
如果要发扬传统文化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最应该做的应该是完善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中国传统的宝物其实也大多在几百一千年之前。B站的各种古琴古筝琵琶曲,不过是换个乐器演奏流行的东西而已。如果认为一个国家的音乐瑰宝只是乐器,就太武断了。
热爱传统文化,是从古推今。在我们对自己文化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任何古老的东西都是我们立身的根基,而不是腐朽的局限。感悟文化,再基于根基而不是改变根基地创造文化。
我们的文化其实还在襁褓里,又何必和其它已经成熟的文化比较呢?
音乐素养乃至艺术素养的缺失,先解决物质的匮乏,再解决观念的片面。就再不会有所谓落后了。
答题匆忙,没有客观求证,谬误之处请指出,第一时间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