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光龛》

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多,从光明经文入手,从光的视角来认识真主,后半部分以两个老师的书评结束。我浅薄的语言无法总结和概述,截取一些我在阅读过程画线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讨论。

“与笛卡尔通过“我思”(cogito)的理性确证不同,安萨里的解脱来自超越理性的神秘体验:“最终,至高的真主以祂的恩典治愈了我的疾病……我的灵魂重获其健康与平衡,那些自明的理性真理重新在确定与安宁中被接纳”。安萨里特别强调,这一认知恢复“绝非通过逻辑论证或命题组合实现”,而是“至高真主投射入心灵之光”的直接结果。这种光照被明确认定为“开启绝大多数知识之门的钥匙”(مفتاح أكثر العلوم),暗示着一种超越常规认知路径的智识可能性”。

那些真主投射到心灵的知识让人好奇和向往,穆圣以后,启示中断,可真主依然选拔了一些高品的人来传达教门。

“安萨里特别强调这种光照知识的非推理性特征。在批评那些将真理认识局限于逻辑论证的学者时,他引用先知穆罕默德对《古兰经》6:125 节的解释:“那是真主投入信士心中的光”(安萨里)。这种知识具有洞见性(عَيان)和体验性(ذوق)的特征,正如赫索娃所分析的:“安萨里笔下的'光'代表着认知焦虑的平息、智识困惑的消解以及灵魂方向的确定——即使它不一定表现为持续的神圣狂喜状态”。这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论悖论:最确定的知识反而来自超越概念化表达的直接体验”。

记念真主的不同境界相差很大,在那些在跪坐在拜毯上,体会到记念真主比任何事物都让人向往的短暂时刻里,时间静止,心灵以以往任何时候都澄明。

当心灵达到能够映现整个“神圣临在”(الحضرة اللهية)的完美状态,安萨里仍坚持认为这绝不意味着神人合一。他严厉批评那些“缺乏理解力”的苏菲行者将映现误解为实在,正如威廉·加德纳(W.H.T. Gairdner)所言:“安萨里的镜像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防护机制,旨在遏制狂喜体验可能导致的泛神论倾向”。这种理论立场明显针对哈拉吉“我即真理”(أناالحق)之类的极端表述,显示出安萨里在神秘体验与正统教义之间寻求平衡的哲学努力。

我们对事情的偏见有时来源于我们并未了解事情的全貌,“我即真理”“泛神论”这些说法并未激起人们的对知识的渴望,反而产生了对人的歹猜。伊玛目安萨里的谦卑体现在他说,任何知识都要精进知识的学习,达到此领域的专业人才可能达到与其他人争辩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安萨里认为完全的“揭示”在今世生活中极为罕见,多数体验如同“惊鸿一瞥”(كالبدرر ق الخاطف),唯有死后才能获得持续的光照认知。这种表述既保持了神秘体验的崇高性,又避免了过度夸大今世灵性成就可能带来的教义风险。

这句话让我想到我们在认识真主的这条道路一定要认识到:我们如何穷尽认识真主,都无法达到真主对自身的认识。

“真主是诸天和大地的光,他的光明像一座灯台,那座灯台上有一盏明灯,那盏明灯在一个玻璃罩里,那个玻璃罩彷佛一颗灿烂的明星,用吉祥的橄榄油燃着那盏明灯;它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的油,即使没有点火也几乎发光——光上加光—— 真主引导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古兰经》 24∶35,40)

从光的角度入手,有点能理解当时为何有人崇拜太阳和月亮了。

统驭界之门不会对一个人仆人开放,他也不会成为统驭界的一份子,除非大地在他的真实里变成不再是大地和诸天,每一个进入感觉和想象之下的都变成他的大地,包括诸天。凡是超越感觉的都是他的天。这就是每一个旅行者在其靠近主的存在的旅途上的第一个阶梯。人已经被遣送到低中最低的,从那里他要爬回到最高世界。

阿丹圣人原本是天堂的居民,但却因为犯错被逐出天堂,来到大地。我们的家本在天堂,在今世的旅途是为了努力抵达家,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

存在可以被划分为某物自身拥有的存在和从他者那里拥有的存在。当一个东西从他者那里拥有存在,他的存在是借来的,不能够维持自身。当这个东西从他自身来看他自身的时候,那么他纯粹是非存在的。他只有当被归于他者时才存在。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就像你在借衣服和财富的那个例子里得出的结论一样。因此,真实的存在是真主,就像真实的光是他一样。

关于“存在”的理解,也是很久以前参加一个学习时一个老师提出了关于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怎么定义“存在”?从上述看来,真实的存在只有真主,我们都是借真主的存在而存在。

在这种状态里他们晕眩了。在他们里再也没有任何余地去记起真主之外的其它,或者是记起他们自身。无物和他们在一起,除了真主。他们变得如此的逃避,以至于他们的理性的权威被推翻了,因此他们当中一个会说“我是真实”,另一个说“荣耀归于我,我的状态多伟大”,另外一个还说“在我的袍子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真主。”爱者们在这种陶醉状态下的言词应当被隐藏而不要被流传和散布。

重在最后一句。

因此,“除了真主外,没有主宰”是普通人对于主的统一性的宣称,而“除真主外,无他”是那被选择者对于真主的统一性的宣称,因为这种对于真主的统一性的宣称更彻底,更具体,更完全,更值得,更确切。他更能够使其拥有者进入完全的独一和最高的一。

有的时候,我们在这种所谓的文字不同表达里更能加深对真主的深刻认识。“除真主外,没有主宰”和“除真主外,无祂”看似相同表述,但在有心的人眼里确是差别很大。

在那些效仿先知们的人当中,有一些人是通过纯粹效仿,而其它一些人则是通过某种洞察力。那么,那些纯粹效仿者的象征是一个“消息”,而那些有洞察力的人的象征则是一个“火把”。

成为“消息”还是“火把”并不是由我们决定的,意志来自于真主,但有人努力想成为“火把”而非“消息”,看似“火把”高于“消息”,但其实我们并未选择权。

在人们之间有区别:一个人听到真主的使者的“天使不进入有狗的房间”的话语而同时把一只狗带进他的房子里。他说:“外在的(字面的)并不是目的。相反,要点是从心灵的房子里除去愤怒的狗,因为它阻碍知识的路口,那知识是从天使之光那里来的,因为愤怒杀死理智。”另外一个人遵循外在的(字面的)命令,然后说:“那狗是一只狗,不是因为其形式,而是因为其含义。那含义是掠夺和凶残。如果要保护人及其身体在里面栖息的房子没有狗的形式,那么更有义务去从向狗一样的罪恶上保护心灵的房子——具体的真实的物质的所在。因此,我把外在的和神秘的集合在一起。”这样一个人是完美的,这就是他们的话里所指的那种人:“当某人是完美的时,他的知识之光不消除他的虔诚之光。”所以,你看见完美的人由于他的完美的识见而不允许自己抛去伊斯兰法里的任何一条规定。

第一次听到这样解释这段熟知的圣训,成为内在和外在结合的完美之内,知识之光不会消除虔诚。又想起了那句“知识洗脑不洗心”。

信仰把人拉向(上面的)世界,即有人给他描述的天园,而富裕和财富把他拉下到当下的生活,即下面的世界。如果把他拉向忙于今世的影响比把他拉向后世更强,那么他就完全从通向天园的旅途上被扭转过去。但是,如果信仰的吸引力更强,那么这将会在他的旅途上导致困难和迟缓。因此,这种从可见世界的旅途的象征是“爬”。以这种方式,诸神秘的光从想象的片片玻璃之后被揭示给看者。

对信士而言今世是监狱,因为要“爬”。

苏菲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苦行僧和禁欲主义者,而是一些“用心活着的人”。贾米几乎在开篇就把秘密揭晓了:如果你的心由于你的不安的性情而摇移那借给它稳定:注释那些用心活着的人故事只有“用心”活着的人才会了解。

成为用心活着的人,方向感变得明确起来。

我在《爱之火焰》中发现了一些知识,让我更确信安萨里在《光龛》中提及的那些知识是被照亮的,而不是人为建构的——鲁米晚于安萨里两百年,但他们告诉我们的知识却相同的。我可以给你解释,其中的道理。但我的解释,恐怕会打破罩在你心上的那个玻璃罩子,因为罩子破后无法复原!你同时拥有影子和光源,这是必然。须把你的头放在敬畏之树下面。你从那颗树回来之时,就会变得羽丰翅硬。安静,别张嘴,像鸽子一样,连咕咕之声都不要发出一下。

在历史的长河中,智人们的聪慧总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安萨里和鲁米关于光的解释如出一辙。

本书(指原著)将为你揭示“真主才是终极(最高、极远)的、唯一而无与伦比的真光”之谛。换言之,普通人承认唯真主是真光而信仰、崇拜之,并以之为最终归宿,即不失为正确,但决不是说已精准到位。普通人于信德、认知、行为上都不同程度的掺杂私欲而疑于事、惑于物,对繁冗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物质实质不能释然、不能从容面对。对特殊人(及其以上者)而言,决不能把信仰认知和事奉,停留在概念化、公式化的层面上(使能动生活的教道而僵化呆板),必须致力于高深精微,方可识认真光、诸光实义而彻悟无惑。

信仰这条道路是深远的,充满了探索和惊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即使智商再低,对于以下四个问题或性质类同的问题,绝对不会一次也不曾虑及:1、我是谁?2、我从哪儿来?3、我要归往何处?4、世界有无造物主?我是说,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个成年人(绝无遗露),绝无一人从不曾虑及这四个问题。至于是虑及一次或多次,是认真负责地潜心悟识,还是得过且过地敷衍了事;是必得真谛慧识而后可,还是误入歧途尚自以为得……,那是另一回事了。那一日(清算日),没有一人能够以“我不曾沐浴到正信的普慈之光”为口实而塞责!

除了那些经典里特指的高地之人以外,从古到今的所有人,都无理由为自己狡辩。

这些现象喻示:黑暗之所以为黑暗,并非阳光抛弃或遗忘了它,而是它自身对阳光的躲避和拒绝。即便如此,物体黑暗之部位也并非无缘于阳光。通过阳光和自身之移动活动,任何物体的黑暗处都有受光之契机。这就昭示:任何一位自然人都曾受过信仰的普慈之光的惠泽,同时又都存在着自身的阴暗面。比如隐昧不信、持异疑贰、故意或非故意之违命、素质低下而不能自律、勤于俗务而堕于功课等等。然而,无论是任何性质和程度的黑暗或阴影都完全缘于自身!

我们所有的善都来于真主,所有的恶都来自于我们自身。

对上述四种光的隐喻做一小结:1、正信的普慈之光,没有挑选和遗漏地惠及每一个人。2、不信和悖逆只是由于个人原因应由个人负责。3、穆斯林因不同程度地存有私欲,因此给自身不同程度地带来阴影,这是亟需自儆的。4、每一位非信士于一生中都必然有多次机会触及正信之光的普照,听到真理的声音,都理应成为诚信真实的信士。诚能如此,其所具外学之知都可转化为“愈见外学之非,则愈识内学之真”的力证。

“俞见外学之非,则俞识内学之真”内外结合,方为真人。

总之,太阳光看似与众光不同——其不同仅是量(亮度、强度)之不同,而其实质同众光并无二致,皆为受造有始,都属“诸光”。本书(原著和义解)就是从我们身边的诸光(属物性之光)为切入口而去认识物性之光、知性之光,以期达到认识真光的最终目的。尽心识认真光,以竭诚事奉安垃。而真光是唯一的,除了真光,一切光皆为诸光,都是光的隐喻。

真主是真光,是光上之光。

对于信士的莘莘学子而言,他们可获得正知之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一、正信正知之光的本身,或者说以导师和书籍为载体的正知之光(也可以说导师和书籍对他们的教导传授之作法)。二、学子本身的各种因素。比如智商、悟性、刻苦、勤奋、坚忍、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等学习精神。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信士的学习,需要天赋也需要努力。

人习得并反映出的知识,属“被看着的光”,正知之光之本身属“看着的光”。我们去观察觉知的虽然只是“被看着的光”,即我们所认知的知识虽然只由人所习得并发挥反映出来。但是“被看着的光”原自“看着的光”,没有“看着的光” 哪会有“被看着的光”呢?就是说,人们所习知的知识,虽然都是由人所反映(著述)出来的知识。但是人所反映出的知识原自正知之光,没有正知之光人们何从反映出知识呢?所以,实质意义的知识乃是正知之光的本身,而不是由人习知又反映出来的陈述之知。终极之知,唯是真主的全知、本知,那是无限的无所不知!

为何我们要对学者以不同于他人的敬仰,一切皆因为真知。

每一层次之人的解悟力,对应相同类型之光,而“上层知下层之所知易,下层知上层之所知难”。但下层不知上层之所知,并不等于没有上层之所知;然而现实恰是多数人不情愿承认自己之所不知的客观存在,唯自是其是而罔顾其他。须知,“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不等于只有秋毫而无泰山。盲人处黑暗中不等于世间没有光明。“影不即人,非人无影”(马注《清真指南·体认》)喻示:不去体认真主自不会有正信,但并不等于真主并不存在。紧闭双眼而叫嚷“看不见光明”者只能被唾弃!

关于上下层的解释,之前听罗翔老师也讲过同样的含义,我们普通人无需过多去贴上层和下层的标签,我们需要的是戒除内心如恶魔般的傲慢,接人待物都要谦卑。

我的本意并不想对《光龛》三章逐予义解。因为那样的话工程浩大,我于精力和时间上是难以胜任的。我的本意是,因为看到有些人(包括患脑梗死之后的我),在读了深奥难释的典籍之后因看不懂就置之不顾。恰如获准进宝库取宝一样,却空手而返,诚可惜也!须知,一读即懂的书,其所获益是有限的(如喝了稀粥),读不懂以至于读懂(如吃酱牛肉大饼),知识才可上层次,日渐提升。今日踏步、明日踏步、后天仍踏步,同今日提升、明日提升、后天复提升,岂可相提并论乎?谚云:听十遍不如读一遍,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写读书笔记,通过对一字一字的书写而可加深对读物之理解,举一返三,增强记忆。这样的好方法岂可轻易地丢弃呢?然而方法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无论你采取任何方法和手段,只要能起到提高读书效率之目的,只要能克服“读不懂就搁置不顾”的不良习惯而养成认真读书、潜心参悟之习性,即是目的。

关于读书习惯我也并不喜欢读一读就懂的书,在舒适圈永远不会成长,那些读懂但未全读懂的书籍,时间越久,读的越深,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509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5,929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5,199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3,514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3,4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