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心理治疗日志仅为个人经历,个人视角,定有偏颇,在此记录,一是为了记录自己,二是也许也能给在抑郁中挣扎的人一个例子参考)
我的心理治疗日志 -- 2025年
个人基本情况:女性,有抑郁症史,2024年产后抑郁,抑郁情绪严重,有过自杀想法,目前已暂停工作1年9个月,在家带着1岁9个月的宝宝生活,先生一个人撑着设计公司,他也严重抑郁了。我们的生活风雨飘摇,双方每天都在力竭支撑,关系却越来越差,频频到了崩溃边缘。我觉得自己成了最糟糕的人……
2025年5月26日—上午 / 就诊医院: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心理门诊/ 费用方式:医保卡
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心理门诊--精神科,预约挂号,排队面诊,和看其他生理疾病一样的流程,当时挂了一个女性副主任精神医生,旁边还有一个实习医生在做记录,大概匆匆聊了10分钟,我的情绪不太稳定讲着讲着就哭了,医生便给我开单让去做问卷测试。(整个过程并不舒适,带着系统性的局促)
自助缴费机用社保卡缴完费,分诊台指引去到一个隔间,有医生引导,用手机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做一系列的问卷测试,手机操作提交即可看到评分结果。
问卷测试:因链接失效,无法看见了,下次去医院问问再补上吧
去分诊台取号复诊,我的精神医生看了我的测试结果,根据之前与我沟通的10分钟和测试结果以此判断我的抑郁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她觉得我需要同时做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并且状态不太适合带宝宝,这样的方案令我难以接受和痛苦。
因为我还在哺乳,断奶也需要时间,哺乳期间很多药是不能吃的;物理治疗(电磁治疗),需要每天过来医院,我也很难做到,我需要带小朋友,我的先生需要工作。(我们两个人好像在独自战斗……)所以我拒绝了精神医生的提议,表达希望先以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抑郁治疗,医生勉强应下说:“你要做心理咨询吗?好吧,先给你开四次的心理咨询单,没效果再来面诊讨论治疗方案。”我点头:“好的。”(为什么她好像不太相信心理咨询治疗呢……)
自助缴费机社保卡缴费,去心理咨询中心登记,选择心理咨询师及确定第一次咨询时间。心理咨询中心是在医院楼的外围,一栋临时二层板房。(嗯……好吧……)
(第一次面诊是由我先生主导的,也是他挂的号,在当时的状态下我并没有能力去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