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
一、走进佛学
32 | 行善未必有善报,作恶未必有恶报
1.我们可以从《大般涅槃经》那些很反常识的逻辑里边,顺水推舟地推演出来禅宗最爱讲的“顿悟”。
2.我们只要用“四法印”来检验“三报论”,一下子就会发现它违背了“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人怎么会有不灭的灵魂呢?这是无稽之谈,异端邪说。
3.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宗教都是劝人向善的。其实不是,所谓劝人向善,最多只是宗教的副产品。古印度那些修行者真正关心的是解脱。
4.如果因果齿轮是锁死的,那就意味着机械决定论,意味着人不存在自由意志。
5.佛陀说:“正因为因果报应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修行佛法、追求解脱才有意义。”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所以业力可以分为“定业”和“不定业”两种,“定业”数量少,“不定业”数量多。而即便是“定业”,也必须凑齐各种因缘才能形成果报。
二、财务管理
1.如果仔细观察周围优秀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新知识保持开放的态度。
2.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应该太过局限,甚至可以刻意寻找一些“无关领域”去拓展。说不定在某个节点它们就会产生交集,帮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利润。
3只有在某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才能和其他维度配合打出好成绩,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
三、日课
1.进步使人虚心,落后使人骄傲。
2.越是一知半解的人,越自信。那些能力差的人,自我评估能力也差。这就是“邓宁-克鲁格效应”。
3.每个人都有点“迷之自信”,过度自信是人之常情。但是“邓宁-克鲁格效应”说的是,自我评估的偏差程度跟能力密切相关:是越没能力的人,反而越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那些真正水平高的人,反而还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4.越进步的人越虚心,越落后的人越骄傲。你越不知道,就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5.“邓宁-克鲁格效应”告诉我们,求知这条路是很难的。一知半解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已经很懂了。你必须先经历一次自信心的低谷,才有可能走上真正的求学之路。
6.“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状态。你以为自己挺厉害!因为你根本看不懂什么叫厉害什么叫不厉害 —— 因为想要看懂,你首先得比较厉害才行!
7.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好办法。他说人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已知的东西,同时低估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容易出事儿的往往是你不知道的东西。为了克服这个思维误区,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8.这个世界的麻烦就是傻瓜非常自信,而智者总是充满疑虑。
【今日反思】
嗯,人要务实。
【今日最美好的事情】
最近在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整本小说很厚,大约有20多万字。这让我想起前几年读过的《穆斯林的葬礼》,大约有50多万字。记得某天晚上,我复习公务员考试的题目到晚上12点多,然后很累,也很兴奋。就拿起那本看了一大半的小说很安静地读了起来,尤其到最后,看不到结局完全没有睡意,最后硬是撑到了四点多才看完,然后很满足的睡了个觉。
有时候太忙,有时候心静不下来,有时候想事情太多,完全无法好好享受读书的乐趣。可读书啊,真的是一辈子该坚持的事儿。否则走着走着,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