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你有多余的口罩吗?”
看着孩子干净小脸,清澈的眼睛里噙着泪水。我倒是显得举足无措。
“怎么了,孩子。”
“我出来的时候忘戴口罩了,叔叔,您有多余的口罩吗?”
我注意到小男孩儿又一遍问我的时侯把“你”换成了“您”,在郑州这里的口语交流中是不会这样表达的。印象中只有北京习惯说成“您”,而且那也仅仅是习惯而已。小男儿这样说一定是出于礼貌!
我还注意到这两次寻问都特意加上“多余的”。
小孩儿看着我戴着口罩,眼神中透着十二分的渴望……
此时的我――一个四十岁的糙汉子在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面前倒是显着很不自在。
“对不起,我……”,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和一个孩子说对不起,更不知道怎么会一时语塞。
我没有多余的,也不知道该怎样拒绝孩子。我也很想把我的口罩给他,可那是戴过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是不可以的。孩子会理解吗?
“你家里没有人吗?,你是住这楼上吗”我问的很急切,有些没有条理。我试图能帮他做点什么。
“我妈妈不在家,我没拿钥匙――”孩子声音很小,像是在嘟囔,终于哭出声。
“叔叔,你有硬卡片吗?帮我开下门。”孩子又在嘟囔。我愣怔着,他怎么认为硬卡片能开门呢,还要陌生人帮忙。我可没有这样的技术,也不能做。孩子终归还是孩子,没有安全意识。或许这是孩子没有任何条件的信任,源于他的善良天性。而我注定是辜负了这份信任!
就在我踌躇着该怎样答复孩子而不至于再伤害到他的时候,孩子的小手表电话响了,他喊着妈妈风一样的跑开了。留下我一个人呆呆的,反而显得很无助。我长嘘了口气,有妈妈在,小男孩儿不会再哭了。
好长一段时间,总是想起小男孩。眼前晃悠着那张干净的小脸,像水一样清澈的眼睛。他很勇敢,很有礼貌,敢于和人说话;他也很善良,毫无戒备心,善良得很纯粹;他更是聪明,能想出用卡片来开门。还有那两句“多余的”张显了小男孩儿为别人着想,不自私自私。这一点在那些宠坏了的小王子、小公主们身上是绝不可能有的。
小男孩的高贵品质感动着我。我与他的邂逅源于口罩,细细的想来更是振憾!小小年纪当然不会理解特殊时期口罩的份量。但他守规矩,知道不戴口罩不能出门。就这一点,比起那些自以为是的留学生们,不知要强多少倍!还是不作比较吧,他们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