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真事。
春节,本是阖家团聚,欢声笑语的时刻。但住在京郊农村的我大姨家,过得颇为闹心,一家人忧心忡忡,如梗在喉。
1
事情还要追溯到二十年前,当时大姨一家跟西院邻居老陈家交好。
老陈家呢,只有一个独女,招了个入赘女婿,并添了个孙子。这本是喜事一桩,但老陈头,却有一件心事。
这天老陈头与我大姨父一起喝酒,几杯酒下肚,道明了原委。
原来,老陈头想趁自己还有把子力气,打算把老房重新翻建。但是,按目前建新房的格局,自家的四分宅基地太小了。按目前面积计算,要么院子空间缩小,要么房间面积减少。可是,要说在咱们农村,一大家子好几口人,哪儿小了,也不是事儿呀!根本活动不开呀!
实诚的大姨父回家后,跟大姨商量:咱俩家宅基地一亩多地呢,最西边那两米多地正好空着,不如就给陈老弟盖房用,一来解他燃眉之急,二来咱家地方大,那点儿地也用不上,搁着也是搁着,你说呢?大姨想了一下说,你做主吧!
第二天,大姨父告诉老陈头自己的想法。宽两米七,长二十米,将近一分的地儿呢!老陈头自然是说不尽的感激,随后开槽建房。至此,两家关系更加紧密。
2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
老陈头家的房子也新房变旧房了,既然买不起楼房,索性就把老房重新翻盖。再说现在的农村民房,也气派的很,上下两层七八间,厨房卫生间暖气空调一应俱全,而且空间大,住起来痛快。
可是,占邻居家的地,始终是他的心病。
最近几年,北京电视台的《第三调解室》没少看,里面不净是为房打架的嘛,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比比皆是,更何况这不沾亲的邻居呢!
去年六月,老陈头把大姨父请到家里饭桌上,说出了自己日后的顾虑,希望大姨父把那块地的事立字为据,讲明赠予关系,老陈头给予一万五聊表谢意。
俗话讲:好汉啐口吐沫一个坑。人得说话算话不是?大姨父尽管心中有些犹豫,面对老陈头拿出的协议,还是签了字。
3
眼见马上春节,大姨父发觉最近老陈头净跟自己过不去了。
不是他家的鸡被自家的狗咬了啦,就是自家的联合(大姨家领养的一个远亲的傻子,长期在大姨家吃住)把他家的孩子吓着啦……
反正两家关系不复从前,争端不断。
这不,刚过完春节,老陈头的女儿又在老姨家西边的宅子上种了几棵树。
老姨家儿媳妇不干了,让你占两米多宽就算了,你这树都种到我家宅子上了!
两个女人大吵一通。
最后老陈头女儿撂话:有本事你告我去啊?
这给大姨一家气的,但是气归气,一家人分析,老陈家故意找茬,就是想让老姨家告他们,然后把自家占的那六十多平地儿合法化,经法院下达判决书,他好踏踏实实地在上面盖新房。
所以,老姨家选择冷处理,暂时搁置,不理不睬。
4
虽说清朝宰相张英曾有家书劝解邻里纠纷: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也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但今时不同往日,先不说附近拆迁的村子,这么大的地方可有百八十万的赔偿,单单是大姨父的初衷,到头来却得到了邻里反目的结果。
现实也往往是,你让一寸他进一尺,且觉得是他应得的。
所以,老话说,一碗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做好事没有错,但前提是想清楚,这么做会招来恩人还是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