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北方高原上的初冬,有抵挡不了的寒意。这样的日子里,我在想您――尊敬的,敬仰的路遥先生!
1992年的今天,您带着未完的手稿,带着一身沉疴,永远,永远地走了。走向那条没有寒冷,没有冬天,没有疾病,没有疼痛的远方。
二十五年,匆匆而过。您指间的那颗烟,还没有燃烧完。你眉宇间的那份深思,还在无限地邈远。敬爱的先生啊,您在想什么呢?黑色的镜片里,您的双眸,是窥探到人世的蜚短流长了吗?是触摸到岁月的凹凸不平了吗?是见证到生命的悲欢离合了吗?
今天,是您逝世二十五周年的纪念日。我案上的那本《路遥传》还在。去年的今天,也许真是冥冥之中的一场注定,我拿到了从网上买回来的《路遥传》。那一天,2016年11月17日,我开始在我所有的闲余的时间里,用一行行深情的文字,走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走近朴实的,又伟岸的您。
那部轰动一时的《人生》,那部奠定您文坛地位的《平凡的世界》。不知过了多久,大概已然是深冬时节。当我合上书的时候,眼泪吧嗒吧嗒地打湿了最后的封页。我知道,您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高原沉积的黄土养育了憨厚的您。黄土堆积的高原栽培了您。为着贫困的日子,为着不屈的灵魂,你决心用一支笔,为她描绘出生命与岁月的美好蓝图。
您从《平凡的世界》里,风尘仆仆地走来,背着那个土黄色的帆布挎包。那里,是您所有的精神食粮,当然,您带来的,还有满腔如信天游一样奔放热辣的情怀。
那个有些自卑,却又永远不会服输的孙少平,此刻,他那清俊的面容,在我的眼前,那么真切,那么清晰,又那么亲切。少平的黑面馒头,我记得。少平和晓霞一起谈论人生的场景,我记得。少平写给妹妹的信中说热爱苦难的话,我记得。那些生活在双水村的父老乡亲,我都记得!
是不是,少平的骨子里,也流着您的血液?是不是,少平的生命里,也印刻着你的足迹?是不是,少平的言语里,有时候,那些话就是您想对自己说的话?
一部《平凡的世界》,榨干了您所有的生命元气。陈忠实老先生说,他想写一部大部头的著作,不为别的,只想在棺材里躺着的时候,有个可以做枕头的东西。那您呢?您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不舍昼夜地逼迫自己用折损生命的可怕办法去写作,又是为什么呢?
《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您被通知到北京领奖,可是,连起程的路费都没有着落。那一刻,您知道,我的心有多酸,有多痛,有多沉!
今天,在您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日子里,我写下这星星点点的文字,只想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无论有多忙,都不要忘记您――敬爱的路遥先生。
是您用一生的心血作为燃料,点燃起几代人前行的火把。捧着《人生》,捧着《平凡的世界》,行走在苦难迭生的人间。您是那只知更鸟,在不停地悲啼。而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啊,在您的声声鸣叫里,也慢慢清醒,慢慢懂得:苦难,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