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火岛老房“拆箱记” | 剥掉“土味外衣”后,中美老房谁更对味?

老房的“对味”,藏在时代的“选择”里

——火岛的老房被改造成“海岛艺术空间”,延续着“与自然对话”的现代主义精神;中国的老房子(比如杭州的里弄、北京的胡同、上海的石库门)被改造成“网红社区”,保留着“熟人温情”的集体记忆。

hi,我是Yimin。

上世纪中叶,美国人买房居然——网购!?看图册,类似广告本一样。而你收到的是多达3万个的零部件,你要自己搭建,包括购买螺丝等。相较之下,中国城镇工人们在排队等待单位分房,而农民们则在为盖一间属于自己的砖瓦房攒钱备料。

即关于市场、选择和个人的“美国梦” VS 关于国家建设、集体分配和房票安家的“中国梦”。这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各自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规则和民生思想等真实面貌。

1908年至1940年间,多达10万美国人通过西尔斯目录购买房屋!这些房屋通过铁路运输,包含大约3万个部件——还不包括钉子和螺丝。所有主要部件都已备齐;你主要需要提供的是建造房屋的地块。

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环境——美国梦,导致“预制房屋”的诞生,Carl Koch作为建筑师兼开发商,在1940年代开始推崇并实践“预制房屋”的想法,至今影响着人类的发展——2021年6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卖掉所有房产,住进了价值5万美元的37㎡小房子,该房子是Boxabl当时的新产品。即在工厂里完成大部分工作,将房子运输到目的地后,组装并接上水电即可,简直就是精装修的,家电齐全的,拎包入住的现代住宅。

马斯克住的「集装箱公寓」,图片来自网络

这座中世纪风格的组合屋位于火岛松林的东端,隐藏在一排树木后,隐于众目睽睽之下。房屋最初由 Ashkar & Paul 于 20 世纪 90 年代翻修,新主人要求我们重新构思空间,以适应现代简约的海滨生活方式,让您全年都能享受其中。我们的设计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浅色低矮厨房,并重新安置了一个壁炉,壁炉依偎着雪松木镶板的墙壁,其设计灵感源自 Horace Gifford 围绕松林建造的现代主义房屋。如今,在夏季,它既是住宅,也是艺术工作室。—— BoND ARCHITECTS, 2021

1959年的某天,一张来自西尔斯百货的订单飞向纽约火岛。几周后,火车运来一箱箱标好序号的木材、蓝图与零件——一个名为“家”的“巨型包裹”,即将在这片沙洲上拆箱组装。60多年后,当BoND接手这座小屋时,他们做的,竟也是“拆包裹”:拆掉后来者添加的“冗余包装”,让那个最初的、简洁的现代主义梦想,重新呼吸。

▶︎ Part 1:火岛“拆箱”现场:一份1959年的“预制梦想”

在网购还未诞生的年代,美国人只需翻开西尔斯百货的商品目录,选中心仪的房屋款式,下单蓝图和所有预制建材。接着,这些标着序号的“梦想零件”便通过火车运抵你家地块,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家。这,就是20世纪中叶美国中产的“一键购房”奇观。

这座火岛小屋,便是那个时代的“时空胶囊”。但时光的“快递”难免磕碰,1999年一次翻修,给它裹上了“土味外衣”。直到2021年,一位眼光独到的艺术收藏家被它“纤细外形和略带锋芒的屋顶”吸引,买下了它,并委托BoND,为其拂去尘埃,唤醒沉睡的荣光。

pinesmodern网站展示的CARL KOCH, TECHBUILT当年的设计——组装式住宅


Ashkar & Paul 于1999年翻修

▶︎ Part 2:BoND的“减法拆箱”:剥离土味,唤醒筋骨

• “撕掉包装”: 剥离后期浮夸的彩色饰面,让天然雪松木重掌话语权。客厅里,垂直与对角拼接的雪松镶板,如韵律诗般展开,海风的气息仿佛渗入木纹。

fire-island-house_bond_dezeen

• “重置空间”:烟囱式壁炉被巧妙移位,划出慵懒的休闲角与用餐区;厨房吊柜一拆,视线豁然开朗,冰箱则“隐身”于定制岛台——少即是多,老房子也得学会“呼吸”。

fire-island-house_bond_dezeen

• “若隐若现”: 沿标志性的全玻璃立面,局部改为烧结玻璃。像诗意屏风,既守护卧室私密,又邀请泳池波光、甲板树影,于室内随意舞蹈。

fire-island-house_bond_dezeen

• “画龙点睛”: 家具是时代的注脚:Hay的户外家具、Finn Juhl的休闲椅、In Common With的灯具、Artek与Normann Copenhagen的桌椅以及与泳池相配的蓝色Thomas Barger椅子。BoND说,这是“给火岛的海滩灵魂,披上中世纪的优雅外衣”。

fire-island-house_bond_dezeen

▶︎ Part 3:中美老房对比:当年的“买房自由”,各有各的味儿

美国(50年代):西尔斯目录里的“个人主义狂欢”

50年代的美国,刚从二战中缓过劲,汽车普及、郊区化兴起,中产阶级膨胀——这三个词,组成了“买房自由”的底气。

• 买房像“网购盲盒”:翻西尔斯目录选户型,付钱等“建房快递”上门,连贷款都能“分期付”;
• 住的是“独立宣言”:房子要“与自然对话”(玻璃幕墙框海景)、“有个性”(尖屋顶),这是中产阶级的“身份勋章”;
• 活的是“自我表达”:房子不仅是住的地方,更是“美国梦”的具象化——有房=稳定工作+教育资源+社会地位。

fire-island-house_bond_dezeen

中国(50-70年代):单位分房里的“集体温暖”

同一时期的中国,刚经历战争创伤,百废待兴。住房不是商品,而是“社会福利”——由国家统一建设、单位分配,个人不用掏钱(或只掏极低租金)。

• 买房?不存在的! 住房实行“统一管理、实物分配”:单位的分房名额、农村的宅基地批条、全家省下的布票粮票。
• 住的是“大杂院温情”:几户人家共用厨房、厕所,冬天端碗饺子/面条/米饭串门,夏天孩子们在楼道玩“跳房子”——这种“熟人社区”的烟火气,是现在的商品房小区很难复制的;
• 活的是“集体主义”:国家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工业建设,住房被定位为“非生产性支出”。“先生产,后生活”,拥有一辆自行车已是奢侈。

▶︎ LAST——

火岛老房“拆箱记”,拆开的何止是一栋西尔斯小屋?它拆出了半个多世纪前两种文明的居住密码,也拆出了我们对“何为理想之家”的永恒追问。

或许答案不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里,而在“拆箱”的过程本身——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土地,勇敢剥落那些掩盖本真的“土味外衣”,让空间重归服务于人、共鸣于心的本质,才是老房改造最动人的“对味”时刻。

下一次当你路过一栋老屋,不妨想想:它层层包裹的时光里,藏着怎样的“未拆封”故事?剥开它们,又会遇见谁的昨天,照见谁的明天?


拆箱大师: BoND ARCHITECTS(建筑+室内)
自然大师: GAY GARDENS(景观设计)
影像记录: Chris Mottalini
地理坐标:美国纽约火岛松林区 (Fire Island Pines)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时的冲动带来的是每年年末的后悔,自从写了我的2016,我被迫写了我的2017,现在好了,2018又要结束了…...
    真哒阅读 714评论 0 2
  • 1Q 七月的东京总是说不出的炎热,即使是在遍布树木的大山底下,炙热的天气并没有因为满地的绿荫而显得凉快。 龙崎是一...
    朝雾里出逃阅读 532评论 0 3
  • 前言 Google Play应用市场对于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 2018 年...
    申国骏阅读 64,735评论 15 98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59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89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