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我的名字——“崇若”的来历和意义吧。
这个名字起初是古风贴吧的网友帮我取的,根据我的名字的首字母CR取的古风名。
我得到后翻阅古书,网上查资料感觉很称心就采用了。
首先来说说“崇”字吧。
崇。取自成语“崇正黜邪”,书中解释是:“崇尚正义,摒弃邪恶。”挺符合我的性格的,我是一个嫉恶如仇又愤世嫉俗的人(然而上帝给了一个弱小的我)。我还想给它一个个性的解释:“追求真善美,追求自身灵魂的升华与自由,不断改去丑恶俗的自我反省。
接着,说说“若”字。“若”字的取义来自多方面。
第一,效仿古代先贤,屈原等古人爱以香草美人自喻,以表达内心向往。
比如《离骚》中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大致意思是说天赋与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你别以为屈原自夸自恋自大,其实,我们的父母勤勤恳恳劳苦一辈子养育我们,良民一个,具有许多优良品质,受之教育,无什么不能自信的说自己天生或是说不知不觉中从小就受各种良好素质熏陶,我们已经不自觉有了良好素质,后天的努力是自己的意志,所以谁都可以说自己“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把江蓠芷草披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戴。 表达屈原时时刻刻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古书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邪;修灵美人,以妣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借物喻人,古往今来都是一种不老的修辞手法。
而我取的“若”便是“杜若”。
一种素净芬芳的白色香草,这种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
也没有梅花的傲雪凌霜;
它像菊,默默无闻,清素淡雅;
它又像竹,宁折不弯,虚心求教;
。很少被人借喻和描绘,我也只是在两本古书中有所见。外形描述,见于北宋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诗词借喻只见于《楚辞》中的《楚辞•九歌•云中君》。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采芳洲兮杜若”;“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若英是杜若的花卉,整句表明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质。)哦,还有一个成语----衡兰芷若,指杜衡、泽兰、白芷、杜若四种香草。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峨眉派掌门人周芷若的名字就是取自这个成语中的芷若——白芷和杜若。
第二,《山海经》中记载:传说西边天太阳下山的地方有一棵会发光且具有再生能力的神树叫“若木”
。另外,在上古传说中有一个人吧也叫若木。他是伯益的次子,大廉之弟。伯益曾佐大禹治水而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后建立徐国,他是徐姓的祖先。若木执政时勤政爱民,广施仁政结果周边的三十几个诸侯国都很爱戴他。
若木,我要这个词的“发光,再生”之义,以表达我要成为榜样并且永不言败的追求,正如一位老师说的,我们要成为一个发光的人,去给我们爱的人光明和希望。在事业上要学习徐国君若木的优良品质,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厚德载物是一个高深的成语,曾在一堂课上听导师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