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道理很简单,但我们却从来没有重视过。比如“适可而止”,大概意思不用想都知道,但它却很少给我们带来实质性的指导作用。越是简单的道理我们应该越要投入更多的思考,从另外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角度重新对接这个概念。
“适可而止”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这几个干瘪的文字对我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反而想到了最近接触的一个概念,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一件商品或服务,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给你带来的额外的满足感逐渐降低。
比如说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有一碗面摆在你的面前,这价值甭说有多大了,吃了它会让你十分满足。接着又端上来一碗,如果你是个能吃的货,可能觉得还不错。但是如果接着上第三第四碗,即使你是个大胃王也会觉得这些面条对你来说满足感已经大大降低,当你撑到不行,或者撑出问题,那么,满足感不但降为零甚至变为负。
从这个例子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我们吃自助餐的经历,本人以前的原则是:宁可战死“吃场”,也要吃回“血本”(贪婪如我已经无可救药)。进去就是胡吃海塞,饱不是目的,撑不是终点,站起来再也坐不下才算结束。代价是什么?站不能坐不可,躺更不行。甚者还可能搭上一盒消食片或者一瓶止泻水。
如果你跟我说,你咋不懂得适可而止呢?我会无感,因为对这个概念,我根本没重视过,所以这句话对我毫无指导作用。除非是我自己独立思考知道这句话的厉害所在:如果说吃到饱时,边际效用中所谓的效用最大化即最有意义,那么从这里开始,你每多吃一口,效用就减少一点,直到需要购买消食片或止泻药的地步效用或者意义就已经变成了负值。这不就是所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吗?这才领略到“适可而止”多么值得信服,以后吃自助餐也绝对不再是这样的姿势。
说到刷微博,逛朋友圈,看电影,或者玩游戏(非职业选手)应该只是起到一个放松心情了解时事和关注朋友的作用,但是刷着刷着,一逛就是一早上,一看就是一下午,一玩就是一通宵。搞得头晕眼花,天昏地暗。眼睛坏了,身体虚了,时间没了。关键是你还会产生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这不是活生生玩着玩着就把边际效用玩为负值的典型吗?如果你找不到停下来的理由,你不妨想想我每多刷一分钟就递减一点额外的效用即它所带来的愉悦感,若要是继续下去,愉悦感即将降为零甚至为负。那么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放松心情的目的,反而带来一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焦虑!
生活中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做着很多不考虑边际效用的事情,要是你曾今也不曾独立思考过“适可而止”,要不也用这个简单的概念对照一下你的日常,会不会有一点点指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