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多年的心理临床经验使他对人的心理和情感有了深刻的把握和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就是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它由四个部分组成: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虽然作者是以为心理治疗大师,但是这本书并没有用太多专业生冷的词汇,反而通过穿插其中的具体案例使整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甚至不乏诙谐幽默。但是对于想要认真读懂它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仍然是沉重的,沉重的并不是这本书本身,而是因为它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迫使我们去尝试着更为深刻地了解自己。
本书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自律。作者围绕自律的四大原则用真实的案例为大家讲解实现自律的办法。为什么人要自律?当然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人生。人生不止幸福快乐它还充斥着痛苦和危险,人们习惯于逃避痛苦,自欺欺人做一只头插在灌木里的鸵鸟,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一些心理疾病,轻则郁郁寡欢,重则失去生命。其实痛苦本身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必然经历,如果说幸福是滋养心灵,那么痛苦就是锤炼心灵。痛苦其实是心灵成长的一种途径。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痛苦降临消除痛苦,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人的心灵才能逐步成熟起来。
第二部分讲的是爱。从古至今人类无法给“爱”下一个权威性的定义,爱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存在,又如何去定义呢?作者给出了他对爱的定义,当然仅代表他的看法,他说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对于爱的理解可以极深可以极广,想知道爱是什么先要知道爱不是什么。爱不是猛然间的坠入情网,那只是多巴胺的简单作用;爱并不是像浪漫神话中全然的美好它是现实中的琐碎细小;爱不是自我界限的短暂崩溃而是自我界限的延申;爱不是寸步不离缺乏安全感的依赖而是希望对方独立自由;爱不是简单的精神贯注而是彼此心灵上的滋养;爱不是自以为是的牺牲而是双方平等相待;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行动。爱关注、爱是勇气、爱是独立、爱是情感投入、爱是面对冲突时的智慧、爱是自律、爱是关照内心、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甚至我愿称之为一种魔法。是的,爱是宇宙间最强的魔法。
第三部分作者用详细的案例讨论了成长与信仰。信仰不仅仅是相信神灵抑或加入宗教,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已经属于信仰的范畴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存于世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完全复制父母长辈的信仰。为了心智成熟,为了自我心灵的成长我们要有勇气向旧世界提出怀疑,为了向大宇宙靠近我们需向小宇宙发出挑战。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父母的信仰不好,而是强调在怀疑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观察、反省、与周遭的世界碰撞、不断学习、去经历真实的生活,去看到更大的世界,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的心智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熟。或许绕了一大圈你发现没有比父母的信仰更适合自己的了,你也会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又或许你找到了仅属于自己的信仰并使人生的小船有了向阳的方向,这也很好。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使人真正的成长。信仰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一切视它对你的作用而定,如果信仰A能使你内心存有正念、使你的生命蓬勃有力,那么就相信自己的信仰并且坚定不移。
第四部分讲的是恩典。来自上苍的恩典,来自宇宙的恩典。你的直觉,你的第六感,你的预感所有让你碰巧的幸运,碰巧规避掉的危险,都是——恩典。第四部分读起来有些困难,因为作者试图从理性的、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一个玄学的问题——那个神秘的力量,那个冥冥中保护你安然无恙存活于世的力量、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我们每个当下都好好活着的人似乎在被某种力量关照着,既然是这样的恩典,我们唯有怀着感恩与敬畏之心坦然接受此刻的幸运,学习如何爱,试着面对成长的疼痛突破旧有的自己,战胜懒惰和恐惧,原谅他人原谅自己,敢于为自己承担责任……让自己走上使心智成熟更接近神性的道路。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绘制了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地图,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翔实。整个世界不断变化,冰川沉没,树木新生,疾病、灾害、文化出现又消失、技术有限又似乎无限,日新月异,潮起潮落。我们贫穷时,世界是一种样子;我们富有了,世界又是另外的样子。身边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要跟随事实不断修订我们的地图,有些时候新的信息太多,这些修订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痛苦,没有办法,这是成长的代价。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辛苦就拒绝成长,逃避久了也会形成心理疾病,因为那违背了我们内心真正的意愿,当意识违背了潜意识,心理冲突就出现了,这是多数心理疾病的根源。我无法做更深入的探讨,那些有关生命的意义,你此行的目的不是这本书的内容。《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大众心灵成长书籍,书名真的既简单又深刻,多数人拒绝心灵成长,所以这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