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23教育大类1班 勾淼
靠坐窗台边,在书桌上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书籍内页早已泛黄,只有那沉寂的文字仍然鲜明,可它不会言语,只能沉寂地等人发现。
“枯燥的文字”。它被这样定义着。
赵恒的劝学诗中曾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曾言:书中自有颜如玉。过去的古人读书,大多是为了:美人在左,功名在右,现在的读书大多是为了完成应试教育,拥有一个好工作,赚钱养活自己,给父母一个好的晚年,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给自己一个好的人生。于是我们匆匆赶路,我们讨厌长篇大论的课文,讨厌背不完的诗词,我们生活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短视频风靡全球的世界里,我们早已失去了沉静下来看一本书的专注力。在书中字里行间中,是否只剩枯燥的文字?
我们应撕开生活外层的布,去欣赏一朵花的盛开,一束阳光的倾泻,一湖秋水的静谧。
在余秋雨的《行者无疆》中:“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文字展现了他的深情款款;在陈密的《陈情表》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文字展现了他的孝顺忠诚;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文字展现了他宏伟的世界观。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过往已逝,徒留回忆的遗憾,以文字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共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沉浸在文字的美酒中,跨越地域,跨越世纪,与作者对话,共酌这杯“沉寂”的酒。“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中的爱恨情仇、离别伤感,其实早已被文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并不枯燥。
人们用它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人卑劣,有人高尚,有人为爱所困,有人无情无义,有人在荆棘中赤脚前行,有人在纸醉金迷中坦然自若,在这个的世界里,他们有各自的背景和结局,他们被赋予使命,他们被赋予生命。如同未知的宇宙,这是片浩瀚的星空,等着我们去探索、前行。
借文学之笔,窥探自己的人生。
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与作家共鸣,前往文字的世界,体会文字的力量。
靠坐高铁窗边,合上泛黄的书,窗外早已不是家乡的风景,只有那文字仍然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