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怎么用更高效

文/郑小满

思维导图这两年很热,长的基本是这个样子:



我认为,思维导图就是把大脑里的思维进行图像化/视觉化的过程,是大脑思维的模拟呈现。说的再简单点,就是把一个主题信息从总到分的梳理过程。

思维导图应用的范围很广,看书做笔记,开会做记录,听课做笔记,平时做工作日志,甚至要去购物也可以用他做一个购物清单。

最近还听一个朋友说,她学英语记单词也用思维导图,效果还蛮好。

看来思维导图的用途,可以多方面拓展啊。

大家知道,以前我们记笔记,是从左上角开始,一行一行,一排一排往下记录的,这就叫线性笔记。

跟思维导图比,二者有何不同?

思维导图是以树干树枝的形式开始记录起,而线性笔记是从左上角开始记录的;

思维导图用关键词来进行记录,而线性笔记是用句子来进行记录;

那么,思维导图比起线性笔记,优势在哪里?

思维导图层次分明,主次清楚,使主题一目了然。

还可以帮助作图者梳理思路,使思路清晰、思考中心明确,并能使你快速分析问题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

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是这个样子的:

这张思维导图用了7种以上的颜色。

很多教授思维导图的老师也说,思维导图的用色至少要在3种以上。

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为了画思维导图,至少还得去买几只彩色笔。

有必要嘛?

作为职场人士,我认为只要用到在办公室常有的四色笔就可以了。他们是红,黑,蓝三色三只水笔和一只铅笔(灰色。

另外,其实图也是没有太多必要画上去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画个苹果都画得像个梨,就不要浪费精力画啦。最多画个圆圈,方框框,波浪线就可以了。

职场人士使用任何工具都该以简洁实用为标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的,所以美观好看只能兼顾。

但如果是小中学生使用思维导图,那我赞成画得漂亮一些,多用色彩。因为孩子们大都喜欢有视觉冲击的东西。便于记忆。

但对于成年人,特别是职场人士,很多思维导图专家说要教你怎么画图怎么画图,这是舍本取末,故弄玄虚。

因为思维导图的重点在思维,而不是图。

还有很多人认为思维导图就必须是向四周发散的,像这样的:(下图)


就不是思维导图,这是个误解。这也是正儿八经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精髓是逻辑。好的导图不一定是颜色鲜艳,色彩丰富,张牙舞爪,正经地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好的导图是分支之间具有清晰、严谨的逻辑。

至于导图是从做左到右,还是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用一种颜色还是七种颜色,这并不重要,看实际需要。

我用思维导图也三个多月了,有点感悟。

我觉得思维导图的核心其实是“整理”。

比如你看一本书以后,想做这本书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这是一个整理的过程,也就是将一本书中的知识体系整理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比如你想策划一次活动,想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策划,策划的过程也是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自己混乱思路的过程。

你想写一篇文章,想用思维导图来列一个提纲,这也是将头脑中混乱的、片面的思路整理成一个系统的过程。

思维导图和开发右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思维导图是一个整理工具:整理自己的思路,整理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的知识,整理自己的工作,整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思维导图。

OVER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