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夏之首,末春之垂。5月5日,适逢立夏,正值农忙,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一个关键期。远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立夏,“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立夏这天,帝王以五谷杂粮、时令鲜果、家禽肉食等祭祀,以表达对丰收的美好愿望。后传至民间,则变成了立夏尝鲜之举。
NO.1 黏馔
这段时间大凡外出吃饭,总是会点上一盘黏馔尝尝鲜。一年一次,一次也就出现10几天,所以说黏馔还算是很稀缺且昙花一现的鲜物。
每次黏馔上桌,总是会有一群热心的年龄稍长者不厌其烦地给年轻一代讲黏馔美好的风味,以及当年在他们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六七十年代以前农村立夏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做捻馔吃,那时是因为粮食少,口粮时常青黄不接,饿的实在没有办法,人们忍痛把还没有成熟的麦子给割下来,做成曲曲弯弯的捻馔吃。
每年的五月,小麦基本都快要成熟。大概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时间,正是加工捻馔的好时机。因为受保鲜限制,石磨刚刚磨出来的最为新鲜也最为美味。
制作捻馔首先要把割回来的青麦脱粒,然后去除麦糠、麦梗,再把麦粒放在大锅中炒出新麦的清香,最后将麦粒倒在石磨上进行碾磨。随着麦粒被源源不断地倒入磨眼儿,一根根诱人的黄绿色捻转便从上下两扇磨扇间碾出来,软软的,粘粘的透着一股诱人的麦香味。
黏馔有各种不同的吃法:有的人喜欢直接吃,最大限度保持黏馔原有风味;有的人喜欢用蒜汁、辣椒、香油凉拌吃,色香味俱全,挑战一把味蕾享受。
现在吃捻馔不再是为了抵挡饥荒,而是成为喜欢尝鲜吃货的时令佳品。黏馔吃法的盛行,使人们一方面体验大自然恩赐的食物,另一方面也体味了时代巨变给捻馔所赋予的绵软悠长的麦香,继而感受到捻馔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
NO.2 樱桃
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里真实还原了时令和美食的关联,文章里的朱明节就指立夏。立夏尝鲜当然少不了樱桃。作为立夏三鲜之一,樱桃是极其受人爱戴的。
提及樱桃,大家最先想到的还是“樱桃好吃树难载”。也许正因为樱桃的来之不易,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实若说来之不易和食用效果,樱桃一点都不输给荔枝。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樱桃有益气、祛风湿、透疹、解毒等多种药效。除此之外,樱桃自古也被称为“美容果”,因为其含铁量极其丰富,每100g果肉中铁的含量是同等重量草莓的6倍,大枣的10倍,山楂的13倍,苹果的20倍,因此中医古籍里称“能滋润皮肤”,“令人悦颜色”,“美态”。
立夏,正值樱桃果实成熟时节,个个晶莹剔透,犹如一串串玛瑙挂在枝头,美不胜收。宋代朱淑真赋诗一首《樱桃》: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蒋捷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是传颂至今,美美忆起,让人不觉唇齿留芳。
樱桃吃法极其简单:清水洗净,素手装盘,三五知己,围桌而坐,可以笑谈,可以静默,盘中珍馐,时光可贵,感叹一句: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并觉得没有辜负了这个美好的季节和心情。
NO.3 槐花
洋槐花是豆科植物的花及花蕾,我们一般将其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也称"槐蕊",花蕾则称为"槐米"。常植于屋边、路边,一般每年4-5月份开花,花期短暂,一般为10—15天。
洋槐花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每到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枝头,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与槐花有关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白居易的:"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子兰的"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但这些诗歌咏的是中国本地物种国槐,而非洋槐或者刺槐,因为洋槐自北美传入中国的时候已经是19世纪下半叶的事了。
所以,我们简称的槐花,真正追究起来,其实是“洋槐花”。
槐花不仅可食,也是一味良药。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槐花的食用方法:将其采摘后可以做汤、拌菜、焖饭,亦可做槐花糕、包饺子。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蒸槐花,中国不少地区都有这一习惯,也是近期必点的美味,其做法很简单:将洗净的槐花加入面粉拌匀,再加入精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后放入笼屉中蒸熟即可,放凉后加入蒜泥、姜丝,香油等调味。此外,在制作粥、汤时,也有人会喜欢放上一些槐花,取其清香入粥味之中。
愿我们不负韶华不负卿,不负美味不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