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习惯四:双赢思维 ~ 人际领导的原则
人际交往中有六种模式: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好聚好散(无交易)。在这六种交往模式中,哪一种形式是最好的呢?这要依情况而定,不能教条的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但是长久来看,如果不能双赢,就一定会两败俱伤,所以只有双赢才是相互依赖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放弃交易。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终将对长远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必须慎重对待这些影响的代价。如果我们无法同对方达成双赢的协议,那么最好放弃选择。注意,这个原则不适用于家人,因为我们永远都不能放弃我们的家人。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不能通过赢/输或者输/赢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双赢品德有三个特征:诚信、成熟、知足。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成熟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是在表达自己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我足够成熟,我就会乐于倾听,善于沟通并勇于面对。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是信用,即情感账户。只有彼此间信任才能够坦诚相待,在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才能够洗耳恭听对方的观点,力求在相互了解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这种方式让彼此都受益。和赢/输的人打交道,是对双赢的最大的考验。一般来说同输赢/模式的人打交道,关系很重要,我们要以影响圈为核心,通过以礼相待,尊重和欣赏对方及其不同的观点来进行感情投资。这样交往就得以维持,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和深入了解对方,同时也勇于表达自己,而不再是被动的,我们的潜力和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努力最终让对方相信你希望实现真正的双赢,而交往过程本身就是很棒的投资。
双赢协议是在双赢关系确立之后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作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它让纵向的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个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是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的意义。
双赢协议不是只存在于两个公司或组织之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都可以体现。
双赢体系:只能存在于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双赢必须有相应的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的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当人们真正学会双赢思维后,就能够建立并遵守相应的体系,于是竞争变为合作,产出产能并重,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双赢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第四,寻找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第八章 习惯五:知彼解己 ~ 移情沟通的原则
知彼解己听上去有些拗口,是英文的直译: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台湾版翻译为:设身处地。它的意思是首先寻求去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和《非暴力沟通》中的理念如出一辙。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畅销书《非暴力沟通》中提出表达的4个步骤:第1步、留意观察;第2步、表达感受;第3步、理清需要;第4步、说出请求。留意观察要求我们用视、听、嗅、味、触所有可能的感官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知彼解己也要求我们先了解对方。
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移情聆听和心理空气。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对方为目地倾听。我们在学校经常练习读、写、说,但是很少练习听。有些人在沟通中很少听别人讲话,即便是听,也是为了找出对方的漏洞,准备回应对方。他们以自己的模式判断对方说话的内容,有选择性的摘取其中部分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而“知彼”是沟通的一大转变,它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用心去体会对方的心情。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认同对方说的内容,而是首先表示理解对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心理空气,心理空气就是指心理需求: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移情聆听要求首先理解对方,这就满足了对方被理解的基本心理需求,只有对方感觉舒适了,沟通才可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我们经常会犯自以为是的毛病,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因此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经常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然后做出“自传式回应”:
*价值判断~对别人的意见只有接受和不接受,这往往令人不能畅所欲。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这令人无法开诚布公。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公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和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和动机。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经常练习直到它融入我们的血液:
1、复述对方的语句,这至少能让你专心聆听;
2、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试图完全理解对方;
3、渗入个人的感觉,这时不止是理解对方说的内容,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4、把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和理解的意思概括出来。
这种方式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够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这种方式看上去非常的浪费时间,但确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习惯三中我们提到过:对人不可以讲效率,而要讲效用,也就是我们的行为是否有效。沟通的目地是产生效果,不可一味的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