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与几位好友闲游。
沿乡村公路一直南行,偶遇一男子肩背过鱼机正在小河内捉鱼,遂近前观之。只见一塑料桶内少有几十条小鱼及2只蛤蟆。友人甚是喜爱,用手捞之、把玩着......我细观察,发现蛤蟆身上附有蚂蟥数条,且个别小鱼身上也附有细小的蚂蟥。我便对友人讲起了蛤蟆和鱼身体上蚂蟥的生活习性及危害。

微信图片_20190223182036.jpg
“蚂蟥(leech)又名蛭,是一种吸血环节动物。分旱蚂蟥、水蚂蟥(水蛭)、寄生蚂蟥三种。旱蚂蟥的"老巢"多在溪边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的为多。它们平时潜伏在落叶、草丛或石头下,伺机吸食人畜血。水蚂蟥则潜伏在水草丛中,一旦有人下水,便飞快地游出附在人畜的身体上,饱餐一顿之后离去。
一些内袭性水蛭利用人或动物喝生水之机进入人体内,寄生在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上,可引起局部炎症、囊肿或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友人听后,脸色苍白,似受到惊吓,迅疾放手,不敢再去触摸。
虽然东北有句老话“开河的鱼,下蛋的鸡”来形容开河时候的鱼、下蛋时的鸡肉鲜美,那是曾经。但现在的人们用河水调兑农药、向河内倾倒生活垃圾,导致河水污染、流速缓慢,为蚂蟥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蛤蟆和鱼在冬季喜欢在水流缓慢处冬眠,这样就为蚂蟥送去了可口的大餐。
蛤蟆和鱼身体上附有蚂蟥,这是事实!亲爱的人们,你们还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