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这一个喜欢写字但又籍籍无名的人来说,一篇文章写出来,通常会经历几个心里状态:
开篇时,满脑子乱飞的思绪和想一股脑倾泻出来的激动;
撰写时,反复斟酌用词以及不断梳理的谨慎;
写完后,小心翼翼的前后左右审查,看着成果摇头晃脑的满意;
投稿时,有着自家孩子自己爱的偏心,自信满满的豪气万丈;
投稿后,五分钟刷一次简书看看消息提醒,忐忑不安。
然后,就被拒稿了。
对于拒稿,我其实不大在意,因为有时候我是知道为什么拒的。但有时候,我就不太想得通了。
在我上一篇文章被一个我认为很合适的专题拒稿的时候,我第一次发了简信问了,拒稿的原因是什么呢?
编辑回复了我一个链接,当然,是关于收稿要求的文章。
小心翼翼的前后对照,总感觉好像没什么一定拒稿的理由。于是想据理力争一下,简信编辑了几次,最终还是没有发出去。
之所以觉得要据理力争,是我自认为觉得这篇文章,来自我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虽然标题不够显眼略带鸡汤,内容不是大众追捧的《凭什么XX能够XX》,但也是自己从书中从生活中提出来的感悟心得,倒也不算差评一篇吧。
最终没有去力争,是在我把文章重审一遍后,客观的认为,也许文章深度确实不够。
流于表象可能是我最容易犯的错,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我的文有时候会写的着急而思考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的18篇文里,上首页的三篇,恰是我思考最多,静下心来写的几篇。
有时候为了追求阅读量和博人眼球,我也会学着那些爆文取一些《XX不是XX而是XX》之类的名字,但反响依然平平。我发现,原来我也走不了心灵鸡汤的路。
我只会写我自己的感受,但往往这些真实而深入思考的东西,并不受人追捧。那么,我写这些,还有什么必要呢?
我想得到他人的认可,也想有阅读量过千过万的壮举,有篇篇文章上首页的渴望,所以我想投其所好,以为做做别人,也许他人就会如同喜欢那些“别人”一样喜欢我。但是,本着这样一个认知,我突然就有些茫然了。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什么,为什么而写了。反观自己秉着模仿的心态写的那些鸡汤文,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我为什么还奢求别人要喜欢这篇文章呢?那些经由我自己思考而出的才叫写文,纯粹以蹭热度的心而出的就只是写字。
在我没来简书之前,我也在写作,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自我欣赏,但没有追求阅读量、喜欢数、赞赏的时候,我写的过程心里尤其平静。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外界的评价大大干扰了我写作的状态。我敬佩那些不管有没有为他们鼓掌,依然故我的写作者们,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坚持者。
在简书来,没有人带着纯粹的热爱文学而来,几乎所有人都带着自己的私心。至少,带着一颗想要被认同和鼓励的心,在这里笔耕不辍的耕耘着。
写出来的成果犹如自己的孩子,无论你多方位的看它,它在你眼里就是美妙绝伦。你期待别人也同你一样,欣赏它赞美它。
可是,你被拒稿了。
你辛苦耗费心血的宝贝,突然在别人一文不名,心里突然就生了怨怼,觉得别人不识货。它这么美,内涵这么丰富,难道你们看不见吗?
有时,即使不被拒稿,你看着自己辛苦码出来几千字,下面只有十位数甚至个位数的阅读量,以及惨淡的几个犹如别人施舍的喜欢数,就感觉它们好像咧着大嘴笑话你的差劲儿。
于是,你就不想再继续了,没人能懂你,没人能欣赏它的内在美,那又有什么好继续的呢?
但是,你似乎忘了,没经历这些的不被认同的时候,你也在写作,你也在兴致勃勃的把写作当作一大乐趣来经营。你每天写下你的思考和喜怒哀乐,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一遍又一遍的欣赏它们,你那时,也很快乐啊!
所以,是带着目的性的心,让我们失去了原本写作的乐趣。
人若无可得的机会,便不会感到失望;一旦被赋予得到的可能性,便会新生希望,忘记了最初的本心。在得与失之间,心情起落难以自持,最终,竟是一点也不快活了。
想清楚想明白这些之后,自己倒有些淡然了。我并不能做到完全不被这些认同和赞许数量所影响,我也依然会为别人的赞同而开心,为多一个关注者而感恩。
但我会努力放平稳自己的心,想想倾诉和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不去想它能为自己带来什么。
愿这样坚持的你,也能感受这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