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09:46她发朋友圈:
四法印: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
前两个现在稍稍明白,后面两个不懂。
书上说了解了第三个见地,我们了解执著只是徒劳,因为不论我们执著什么,它们都不具真实存在的本性。
没有价码、期待或附带条件的布施,让我们得以一窥第四个见地——解脱是超越概念的这个真理。
还不是太懂,需要多学习。
10:00他回复: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嘘]
10:05他又回复:如果有自性,谁会愿意受苦呢?[偷笑]所以我们无自性,远离了本来的清净,心外求追求一个虚幻的快乐,结果得到了一个无常的愉悦,换来了无尽的轮回,佛说我们是在舔刀尖上的蜂蜜[偷笑]
10:09她回复:我听说过爱情若刀尖上的蜂蜜,觉得很有才,原来佛才是原创啊[呲牙]
10:06她发朋友圈:
我们要了解这四种见地不一定就得抛弃一切;而是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开始改变,它们的价值也因而改变。
有了这样的了悟,一切事物的重要性都会和吐在地上的口水差不多。我们对口水不会伤感,失去这种伤感,就是大乐之道,称为善逝。
能了解出离为大乐,往昔的印度有其他许多王子、公主及将军自宫廷生活出离的故事,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我们能在经验上,而不只是智识上了解这四种见地,就能开始化解我们对如幻事物的执著。这种解脱,就是我们所称的智慧,而佛教徒尊崇智慧胜于一切。
11:09他点赞。
10:36她发朋友圈:
你可以用任何技巧或修行来帮助你,将认为事物是坚实的习惯,转化为视它们为和合、相互依存并且无常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佛教禅定和修行,而不只是笔直地坐在那儿像个镇纸而已。
佛教文化习俗的仪典和色彩,如果不是令一般人迷醉,至少也会让我们分心。我们忘了记了它们只是方法,不是结果。
最好的崇拜方式,就是单纯地忆起无常的原理、情绪的痛苦、现象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
11:10他点赞。
11:26她发朋友圈:正见看完了,接下来该看什么了?宗萨的书我很喜欢,继续看他其他的书吗?
11:37她自己回复:我刚看到他和关淑怡有私生子[惊讶]太震惊了。
13:39她又回复:做自己能做的,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承担太多,或者承担自己不能承担的,然后假装我们可以,那可能会导致虚伪。我们可能欺骗自己,更糟的是,欺骗别人。
这是宗萨自己的话,她有些迷惑了,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李如海没有回应。
2015年3月1日
23:38她发朋友圈:
对宗萨愈来愈有兴趣,完全颠覆了我对佛教徒的看法,更何况他这样的人竟然还被尊为上师。如果信佛还可以如他这般大胆不羁,我愿意认真考虑,第一次产生信仰的念头。当然不仅仅因为这一点,他的书已经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能将佛教讲解地如此透彻通俗。
佛教让我抗拒的地方就是规矩太多,宗萨让我看到原来也并不是那么严格嘛,他竟然做过很多出格的事。尤其是他竟然可以享受爱情。呵呵!佛教徒不见得都是苦行僧,还是有些有趣的人,也许以后我会见识更多。
很喜欢宗萨,就继续看他的书吧,不明白你为何不回复我呢?没看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