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蹄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晴
佛理说,“苦是人生本质,而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瞬间我懵逼惹!脑子里突然蹦出这样的一句话“那些说人生是一张白纸都是扯淡的说法,真正的人生底色应该是满满灰!”而且,自己打心底隐隐认同这样的一种说法。
没有人天生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即使真有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时候,也是条件性满足后获得的愉悦感,而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从小我们就受到各种条件约束:要这么做,不能那样做!要听长辈的话,要遵守规章制度。不能贪玩,要多读书!条件稍差点的,既要干家务又要兼顾自己的学业;再差点的,去上个学都要走好几公里的山路往返,天天如此。幸福感从何而来?
嗯~也许长大就好了。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管制的同时也离开了温暖。刚远赴千里的时候是真开心,可是后来就慢慢有了牵挂和想念。所以,我们的所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那如何获得长久且稳定的幸福感呢?
首先,要认识到内心即是痛苦的源泉,它也是快乐的源泉。唯有消除内心的恶性需求及烦恼,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痛苦。
俗话说,知足常乐。我们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欲望太多,烦恼太多,攀比心太强。不知道你有没有选择在早上的时候,去公园走走。在那你会看到很多晨练的老人,或慢跑,或散步,或拉管弦,或练美声,或打太极,或写毛笔字…这些事情在年轻人眼里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概括“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义可言。
对我们有意义的东西,是钱、是房、是车、是名利,是领导的青睐。为此争得彻夜未眠,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可是终究呢?生活是起起伏伏的,像心电图。死亡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到头来那些身外之物也都是一场空,抵不过一颗平静富足的心。
其次,如果说苦是人生本质,那苦也是一种财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感触最深的就属跑步了。前段时间,我的一个主管很好奇地问我怎么能够一下子跑到十公里?!我回答是,只管跑就好啦!还有后半段话被我咽下去了。
在刚开始跑的时候,也许连五百米都不到,你会感到心率不齐;在三公里左右的时候,也许会有轻微的头晕目眩,呼吸沉重;在五公里左右的时候,开始怀疑人生,会想要放弃……但坚持跑下去,总会迎来一个拐点,瞬间豁然开朗,呼吸顺畅,觉得跑步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事情。在享受的同时还能保持健康的状态、柔美的体型和坚韧的心性。但是,前提是你要熬过前面好几公里。
最后,要懂得苦与乐是相对而言的。你的心态很重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没有慧眼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那就让自己学会接纳一切的完美与不完美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仓央嘉措曾写到“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不妨调整好自身需求定位,使自己处于饱和的满足感中;调整好心态,坚守本心去创造合适自己的物质条件,既不强求自己去买豪车别墅,也不苛责自己穷游做个沙发客,生活是自己的,怎么获得快乐,你的心会知道。
生命的本质也许真的是苦的,但快乐的选择权力,在你!
《佛理》篇,纯属个人心得体会
本着学习一点,分享一点的心态,呈现出的是个人对佛理的理解
佛理博大精深,加以个人的想法和书友们在读书会上的经历分享,更加贴近生活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本人认识尚浅,敬请谅解包容
如有理解不当,欢迎探讨指正
感恩
参考文献:济群法师的《人生五大问题》之《何为幸福》
参考资料:2017.12.03杏林读书会上书友们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