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滕县忆旧:1970年代的一句“流氓”话,距离1982年严打有多远?“歪门”,约等于滕县话中骂人的“半熟”!
但确实没有“半熟”一词含义广、应用场景多。一般用在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时候!
“歪门!”
“你歪门!”
然后就是拳脚相加。
也有朋友见了,互相之间开玩笑,笑骂“歪门”!这近乎于称对方“半熟”!
“私孩子”,就更狠了,必须要咬咬牙骂出来。偶尔会发生在朋友间互相招呼。绝大多数时间,用在仇家身上!
私孩子的“私”,拖长、重音,才是该词运用的实际效果!
在老滕县实际运用这些词的年代并不长,大概是以1970年代为主。1980年我离开了滕县,我想,大概会继续沿用几年吧?
实用人群更小。大概是初中生、高中生。刚才霍绪林说:我们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的!
又说:我们就是接受的这样的教育长大的!
我不认同!我更正说:这是社会教育!我们还接受了学校教育!
与“歪门”、“私孩子”相匹配的1970年代,还流行“挂码子”,以及以前说过的,戴军帽抢军帽,以及骑自行车吹口哨,练肌肉滑八字的拳击步!
还有打群架!
我们的同龄人中,一定是有不骂人的,不打架的。
但是,做为潮流,它肯定是影响了我们一代人。大多数人说过“歪门”之类,但只是好奇,游戏心理。只有极少数人,乐此不疲,并且,频繁进入实操!
比如“挂码子”。其实就是谈恋爱。但是,不知何人何时,生生造出“挂码子”这样词。
我们初接触这词,还互相交流过,挂的含义,码子的出处及含义,等等。
知道不是好词,但时尚,易流行!
当年骑着自行车,吹着流氓哨,抢军帽、挂码子的,到了1970年代末,被称为了“问题少年”!
如果不幸,到了1982年,少数人就卷入了严打浪潮!
霍教授帮我想起来刚才他的留言,也是当年流行的顺口溜:
“小白鞋,不系带,尼龙袜子露脚面!”
“长辫子粗 ,短辫子扬,扎散巴子是刘忙”。
“鸡脚裤,包腚褂,不是刘忙他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