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教材对比分析:
“倍数与因数”蕴含着“数论”这一最古老数学分支的诸多知识基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部分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常常有老师疑问,如何引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为了解决疑问,本人对比研究了三个版教材对这一概念引出方式,进行对比。
对比三个版本的教材对倍数与因数概念的引出,可以发现各个版本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可能也是编者对于这个知识的定位和理念不同。
教材分布
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都是问题情境导入,利用点子图和正方形直观地展示问题,再利用乘法模型对图形进行表征。这样在直观模型和抽象建立联系后,再对倍数与因数进行定义,可以说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水平,又兼顾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
北师大版
人教版
苏教版
深入对比北师大版和苏教版这两个版本教材还是有不同的,北师大版的两个班的人数是不同的,所以乘法算式的乘积是不一样的,每个班的队形只有一种。而苏教版是用12个小正方形是不变的,所以每个乘法算式的乘积是一样,每种摆法对应的乘数是不同的。
所以,苏教版就顺其自然地引出找因数的方法,而北师大版在后面教学中利用“摆长方形”来找因数。
人教版教材则是呈现“整除”和“非整除”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找出商是整数的一类除法算式,借助除法模型定义了倍数与因数。教材依托于“整除”概念,并未用“整除”一词,而是用“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取代。这样的的定义与数论中的定义一致,但与其他两个版本教材比较,缺少“数形结合”的直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