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关于鹅生蛋的故事: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后便成为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贪婪急躁,每天一个金蛋无法满足他,于是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了,想把鹅肚子中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中并没有金蛋。
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来了。
这个故事从《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看到的,开始了解这个故事时无感。《高七》这本书在美国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是非常经典个人成长著作,自己看了很多遍。当再次看到这个故事时,自己一下被触动。结合这个故事来谈谈我的感受。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夫妻想法背离关系紧张、子女想法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两代人产生代沟和矛盾;工作换了很多,薪资待遇晋升空间一直都不理想。
我们总是期望着生活能在努力下过得越来越好,可是现实却总给我们泼来冷水,常常被动地陷入感情、生活、事业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一)人生的“鹅”跟“蛋”
“鹅”跟“蛋”是很直接的因和果关系。想象一下,你养了一只鹅,平时不好好喂养,一味的要求产蛋。在食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鹅日益衰弱,瘦骨嶙峋,看起来一点不健康。这样的鹅,产的蛋不仅少,而且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
工作上,不思考如何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终止了在职业技能上的学习,得不到自己理想的报酬。
生活中,孩子不好好学习就大声嚷嚷,不听话就施以父母的威严,训斥孩子,要求子女做好这个做好那个。
感情上,平时不注重夫妻关系联结,没有任何的情感维护,习惯批判指责对方哪里哪里做的不好。最终爆发一次次家庭纷争。
……
生活里处处都是瘦骨嶙峋的“鹅”,而我们就像寓言故事中那个贪婪急躁的农夫,不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在急功近利的日风下,渴望拥有更多。让“鹅”产生更多的蛋却不给予更多的喂养,这本身就有悖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由此可以遇见,在这种“重蛋轻鹅”的思维中,生活很难朝我们理想的方向前进。
(二)积极寻找生活中的那只“鹅”
如果我们思维能够变换过来,明白只有健健康康的“鹅”才能产生优质的“蛋”,而且输入的营养越多,“鹅”变得越强壮,那么才能产生更多更优质的“蛋”。
如何找到生活中的那只“鹅”呢?
如果我们平时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正确的引导、悉心的照料,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需求重视,变得有尊严,自己会变得独立成熟起来;
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多关注身边人的想法,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倾听和理解,夫妻关系会日益加强,家庭生活会更和谐幸福;
如果我们注重个人职业素养的训练,不断在工作中获取养分成长自己,工作成绩突出就会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机会。
这只“鹅”离我们很近。很多时候我们忙着忙着就容易忽略,忘记了喂养,抛弃在阴暗的角落里。伤心的“鹅”,只能眼睁睁看着主人步入歧途,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想要生活改变,就要从现在开始重视起它的存在,用大量的食物喂养,还要不吝啬赞美。
(三)两者平衡
找到“鹅”,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关系。随时照顾好它,就要学会平衡两者。
“重蛋轻鹅”,最终会连鹅也保不住,生活彻底沦陷;“重鹅轻蛋”,自己也可能被活活饿死,更不用说“鹅”了。
提高产出的同时,不要忘记在能够生产的“鹅”上也就是能够产出的资产和能力上投入时间和精力,我们的人生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产出,过上高效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