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7月4日,水利学院“稳固全面小康,深入乡村振兴”实践队为了解婺源当地乡村文化、乡村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乡村特色,来到婺源县开展实践。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景色优美,现有篁岭、江湾、李坑、彩虹桥等多个旅游景点。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打好了基础。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灿若繁星。傩舞、徽剧、茶艺、灯彩、三雕、歙砚等,深受游客的喜爱。
队员们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自南宋以来婺源因是朱熹故里,儒学盛行,在文人骚客的推动下,婺源茶道不断发展丰富,目前已经发展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茶”、“富室茶”、“文士茶”。在婺源,一些村庄里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而老一辈人则留守乡村,以采茶、种菜为生。通过询问当地村庄的一些老人,队员们得知一般一年内可在两个阶段采摘茶叶,一为春茶清明前后,二为夏季八九月份。多采摘毛尖,价格高。随着时间推移,茶从毛尖到老茶,茶越来越大,而价格越来越低。通过实践队队员讨论,我们认为当地乡村可开展农家乐项目,吸引游客体验采茶活动,让人们切身体会当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