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高级宫女:从宫婢到一代帝师,死后妃嫔之礼下葬,未嫁活到93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病逝,51岁的康熙为了再见她一面,命停灵14天。以妃子的规格为她办丧事,并让众皇子为她披麻戴孝,还将她葬在孝庄太后陵寝一侧。


苏麻喇姑是怎样一位奇女子,值得康熙这般敬重呢?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出身在科尔沁一个穷苦的牧民之家。她的一生都在深宫高墙内度过,历经五代四帝。


1622年,科尔沁部的贝勒府要为嫡二格格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挑选以为贴身侍女,聪慧可人的苏沫儿在中间人的举荐下,成为了其中的候选人。


出色的苏沫儿,不仅写得一手好看的蒙文,还精通女红,长得更是灵气可人,深得布木布泰的喜欢,于是,苏沫儿在众多候选人中拔得头筹,成为了贝勒府二格格的贴身侍女。


进入贝勒府后,布木布泰待她亲如姐妹,与她一起读书认字。几年过后,无论是汉语还是满文,苏沫儿都突飞猛进,其知识储备毫不逊色于府上的任何一个格格。


科尔沁作为游牧部落,联姻是他们拉拢和巩固势力的惯用手段,身为贵族格格的布木布泰当然也逃脱不了联姻的命运。


1625年,布木布泰奉诏嫁给了当时手握大权的皇太极,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身为陪嫁丫鬟的苏茉儿,也随着入住了皇太极的贝勒府。


次年,皇太极登基为大汗,布木布泰也被封为了庄妃。

可是在这深宫内,孝庄并不受宠,是苏麻喇姑陪她度过了一个个孤独寂寞的夜晚。


后来,皇太极去世,年仅六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可当时手握军政大权的是多尔衮,而且按照当时的祖制,孝庄只能一个月见自己的儿子一次。孝庄怕皇帝年幼怕被有心人利用,又怕他得不到好的指导,于是,苏麻喇姑自告奋勇成为顺治和孝庄的传话筒,保证他们信息的互通。


可以说,在顺治巩固地位的征程里,苏麻喇姑功不可没。而苏麻喇姑和孝庄的信任纽带也更加坚韧。


顺治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孝庄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身为一国之君的顺治却深陷与董鄂妃的儿女情长中,无法自拨。孝庄非常失望,只好着手培养下一任好皇帝,于是,她把期望寄望于自己皇孙——2岁的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


可惜天不遂人愿,2岁的玄烨患上了天花。在当时,这几乎是不治之症。孝庄和顺治都以为玄烨活不成了,为了避免扩散传染,就把他送去宫外的一处宅子里,是死是活都听天由命。


那时,玄烨身边,除了奶妈,再无一人。在这期间,只有苏麻喇姑,不惧怕传染的危险,愿意衣不解带地照顾着玄烨。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玄烨扛过了天花发病的危险期,从鬼关门走了回来。


玄烨也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小小的他经常依偎在苏麻喇姑的怀里,糯糯叫她“额涅”。直到后来玄烨登基为帝,都没有改变这个称呼。在玄烨心中,早已把她视为生命中重要的亲人了。


1687年,孝庄病逝。此时年过70的苏麻喇姑已陪孝庄走过了大半辈子,如今这个相互扶持照看了60多年的老主子离她而去了,她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苏麻喇姑深陷悲痛之中,双目无神,整日不吃不喝,仿佛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她的身体情况也日渐消沉。


对于这样的情况,康熙十分担心,他希望苏麻喇姑早日从这种悲痛中走出来,于是就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刚满3岁的十二阿哥胤祹交给她抚养。其实按照清宫的礼制,妃嫔以上级别才有抚养皇子的资格,可见康熙对她敬重和信任


有了精神寄托的苏麻喇姑,身体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当然,她也没有辜负康熙所托,学识丰富的苏麻喇姑也是个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她把十二阿哥教育成了一个恭谦有礼,知识渊博的好男儿。在后来的“九王夺嫡”中,他手握大权却不站队,因此雍正登基后,他并未牵涉其中,还荣列藩封,最后寿终正寝,这都离不开苏麻喇姑的教诲和影响。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去世。康熙按照妃嫔的礼制为她办理后事。对于一个与皇帝没有夫妻关系的宫女来说,这是无上的光荣,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皇子都出席了丧礼,被她抚养长大的胤祹,为她守灵念经。


胤祹感念苏麻喇姑的恩情,为她守灵3日,供献饭食百日,三七念经。


丧礼结束后,康熙把苏麻喇姑的灵柩安放在孝庄太后的旁边,这对相伴60年的主仆,又相聚在一起了。

 @伊人醉墨

苏麻喇姑一生都生活在深宫高墙内,一辈子都没有嫁人,也不曾生育孩子,她用自己的忠诚和善良,报答着孝庄和大清皇族给她的荣恩和优待。她虽出身卑微,历经五代四帝,也只是大清朝的一个宫婢,但她对大清的意义和影响都远超其他人。她也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聪慧赢得了皇室贵族的敬重。


不得不说,她堪称是大清宫廷中不可多得的传奇女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