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死亡恐惧

这里读心理书籍

敬爱的同事谭建新主任去世了,感慨万分。

我们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部分,不是疾病,不是残疾,而是亲朋好友和同事、同学的离去。

由此想到,欧文·亚隆的书籍《直视骄阳》

他写到,如果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描述了人类征服死亡恐惧。

欧文·亚隆的书籍:直视骄阳

以75岁高龄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又被长期否认和压抑的死亡恐惧。书中除实际案例和许多文学名著、电影作品中的例子外,作者还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非常难得。

欧文·亚隆书籍的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

识别死亡焦虑

直面死亡

克服死亡恐惧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亚隆认为,存在就是指“存在”本身。存在是我的核心概念。其治疗的基本立场认为,除了其他引发绝望感的原因之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人类的处境——存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倍受折磨。

存在主义有四大终极问题:

死亡、自由、孤独、人生意义。

外显的死亡焦虑很明显,就是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焦灼不已,常伴随着对丢失、邪恶、遗弃或是灭绝的恐惧。

某些生活事件几乎一定会引发死亡焦虑,比如自己身患重病,比如身边亲近的人过世,比如基本安全感面临难以抗拒的重大威胁,像遭遇强奸、离婚、失业、抢劫等等。

内隐的死亡焦虑是没有明确指向死亡却有死亡所引起的焦虑,通常以象征的形式出现在梦中。

在没有什么可焦虑的时候,人们总是试图焦虑点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们,要给孩子们安排人生道路,逼迫孩子去学习那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课程?

这和父母们,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成年晚期的发展任务:

完满对绝望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

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引发觉醒体验的生活事件:

丧失身边亲爱、敬爱的人

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

亲密关系的破裂

一些重要的生命里程碑,如五十、六十、七十大寿等

重大创伤,如火灾、强奸、抢劫等

子女离家(空巢期)

失业或更换职业

退休

搬至敬老院

能够传达内心深处讯息的有影响力的梦

觉醒体验的意义:

学习如何好好的活着、也就是学习如何去死;

学习如何去死也就是学习如何好好活着(感觉难理解)。

虽然死亡可以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死亡也能从精神上拯救我们。

面对谭主任死亡,我们除了惋惜、痛心,还要从精神层面继承他为患者尽心尽力服务,继承他的爱心,继承他的医德高尚......

行医,我们在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