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着做一个优秀的学生,也许我本身就不是个好孩子,但我不止一次的想着:如果我是个坏孩子,别人会这么对我呢?
在小学,我也有个发着微光的环,因为我看到那些不学的同学被老师说,我很怕这种,所以我想着避免。这环让我心里感觉挺好的:老师的赞赏,同学的榜样。但我付出了许多,平时的刷题,书香的熏陶。我将别人在玩的时间利用了,得到了心里的满足。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到了后面,我有些厌倦了。因为我看到那些不学的人好像也没被骂了,老师好像不管他们了,我看着他们下课好开心,敢疯,敢叫,这些我都不敢尝试,因为我害怕,因为我想保住那一点萤火之光。
五年级,这种念想打破了,我有些羡慕了。看到他们这样的对待学业,甚至可以说放纵自己,我不禁觉得,我的生活好枯燥啊,我的学业好死板啊,我的的心理好死板啊!我知道这是不好的,但我忍不住。我加入了他们,和他们一样,作业糊弄糊弄,母亲买的作业不做,别人的劝导都不管了,就像被洗脑了一般,只想着玩,甚至觉得,青春就该这样!这种思想带来的结果也相当快:老师的当众批评,父母的苦口婆心,甚至有时会被叫到外面去罚站。
我就这样玩了下去,玩到六年级要开学的时候,我和母亲吵了一架,那个暑假母亲给我买了一本书,让我做。刚买时母亲问我:“做了没?”
“哎呀,做了做了,我休息会啊妈”
“做累了能不让你休息吗”
“行,那我去玩会”
这样的剧情持续了一个半月,母亲上班也没时间检查,那年暑假,我记得很热。
到了八月中,母亲得了一日清闲,便说着来打扫打扫,我听了皱了皱眉说:“你就放一天都要搞来搞去的,外面像蒸笼似的,我都懒得动!”
“能不打扫吗?你看这灰都多厚了!”
“行吧”
我坐在空调屋里,削了个苹果,看着电视,所以没往心里去。过了半个小时,母亲叫了我的名字,我听着声音有些颤抖,但还是去了,刚出去就看见母亲站在我的屋里,手里翻着那本书。她一下冲过来,拿书打我的头,嘴了里还骂着些什么,打了我几下,她把书撕了,直到撕不动,才狠狠的扔在地上。我看着她,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她看着我,似乎是很恨我,似乎看着仇人。她一下子冲进了屋里,呜咽着,喊着,她打电话给父亲,诉说着。我定定的站着,感觉手麻了,她的哭声让我的内心有种被剖开的感觉,很难受。过了一会,父亲回来了,看到我,狠狠的扇了我一巴掌,什么话也不说,坐在那里。母亲只是趴在床上,我将碎片捡起来,忽然父亲拿起拖鞋来,我闭上了眼睛,身体不禁一颤,闭上眼睛,等待着,但那一下始终没落。父亲举了半天,最后深吸一口气,重重地叹出,将手缓缓放下了,他站起来,说:“十点了,去睡”说完,他都快走去洗脸。那一夜,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的,早上起来,父母都不在,只看见垃圾桶里全是烟灰。那天,父母都加班,我很早就躺床上了,望着窗外,总感觉什么堵住我的喉咙,让我喘不过气来。就在那天,我突然冒出个想法:如果我成绩本来就不好,那父母会不会不管我了?其实父亲是个较真的人,我姐当时没有考上大学,现在20几就上班了,可别人家的都有那么一两个,嘴上一直说着:“你们以后的生活我管不了一辈子”但我也觉得,他还是希望我能够考上的,这也许是父母的通病吧。
也许我想做一个坏孩子吧,无忧无虑的。但显然,头顶的光环会阻止你。
就像一本书中写的:一旦开始,就不能回头。《明朝那些事儿》
(做坏学生真的好吗?抨击心灵的问题已经让那些放纵自己的学生毫无感觉,因为他们已经麻木习惯了,有可能他们会变得孤僻,但毕竟社会不像父母一样包容你,我们所看到的成功者都是踩着一个个人上去的,那些被他打败的人。也许他们很简单就上升了一点,也许他们需要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才能存活。这和有些最大的区别就是,你只要一次机会,还不带复活。)
(序:以前看到许多人说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对此我只想说:确实,上学不是唯一成功的一条路,它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只不过比可能很窄,羊肠小道一般,但却没有太多艰难险阻,因为有父母陪着你,帮你做到一下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因为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混的好就说上学没用,不要因为极个别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就说上大学不如上班。)
没有一个人轻松,没有一个人没有烦恼,除非……
真正解脱的时候你体会不到——《明朝那些事儿》
在你眼中,学霸一直都在玩!——阿甘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