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十

沉思……

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是我们各自眼中的样子。别人所描述的世界、事件、以及对待周围的态度,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可能与自己一样的,然而,我们却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周遭的一切。

我们周围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每一个人对同一事情都有自己的解读,也许有细微差别,也许会大相径庭。

曾经见识浅,圈子小,常常容易产生偏激的观点。在看待问题时,往往很绝对,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看问题的角度来自于极有限的教育和生活经验。

后来逐渐迷上了阅读,读书越多便越恐惧,一个又一个世界被打开,一种又一种的思想在冲突,竟越来越迷惘,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也愈加发现自己真的很浅薄,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自以为的心得原来早就被别人谈起过,而且更深刻。

知识没有尽头,穷极一辈子也不可能掌握所有东西。谁都不是万能的神,知识再广博,见识再深刻,也只是在某个领域或某个角度。因而知识的局限和认知的偏颇自然就不可避免。

个体有差异,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也不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压根儿就没有固定的答案。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认知出发,也只能从自身出发。

没有他人的经历与环境,谁也不会真正懂得谁理解谁,所以才构成纷繁复杂的世界与五光十色的人生,才有种种的爱恨情仇,才会有合作、矛盾、勾心斗角。人生的苦和累来自这些复杂。无法真正理解他人意图,搞不明白一些人也搞不清楚一些事。当因为彼此之间的差距,导致无法控制局面产生时,各种愤怒、怨怼、讥讽、等不良情绪便产生了!

与其深陷负面情绪的囹圄郁郁寡欢,不如去读书。认识的偏颇虽是必然的,然而多读书会让知识结构趋向完整,在看待问题看待人时,可以从更大的视野来审视,不至于陷入斤斤计较之中。读书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一个人也就变成多个人,事情或问题就越能走向根本。

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彼此的差异!

谁都无法改变谁,人的思想无法改变,即使有改变,也只是个人主动寻求的改变,外在的灌输基本无效。哪怕最亲近的人,父母与子女、夫妻、极好的朋友,有谁又能真正改变谁呢?

部分的求同是可以的,差异是必然的。尊重彼此的差异,不仅是修养的表现,更是理性看待世界的方法。承认差异的存在,承认一种观点的出现肯定有深层的原因,不狭隘强硬地非要别人顺从自己的心意,不在一些问题上不必要地纠缠不休。

自己不是天堂,他人也不是地狱,关键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格局,尽力尊重彼此的差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南方的秋,来的慢、来的迟,它不似北方的秋,来的清冷、来的早。在南方,即便是寒冬,你也能看到枝头上高高挂着的树叶,然...
    与可灬阅读 3,754评论 0 0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考生可怜又可叹的境况描写,比如《王子安》那篇,仿佛就是自传一般,当然江湖夜雨先生释文的笔触...
    菁鹤堂_刘昭川鹤阅读 1,163评论 0 0
  • 双廊离下关有40公里左右。客运站去双廊的班车很多,一小时一趟。一直听说双廊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
    云杉水映阅读 3,715评论 0 0
  • 电影《火星来的孩子》有一句台词:有时我们忘记了,孩子只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就像外星人一样,拥有无穷的能量和无尽...
    知北老师阅读 3,003评论 0 1
  • 巍巍河山是谁在跟随 耳畔微弱的回答 蜡烛成了灰 蜡烛成了灰 低头荷花拂柳 今夜除却箫声倒是蛙鸣 一半醒一半沉 梦中...
    Cherie雨丝阅读 1,007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