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里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或者在学习上吃力,或者在纪律上让人费心,老师操心费力,家长提心吊胆。老师总要不断找这样的学生的家长,反映问题,指导方法。
家长最喜欢问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孩子最近有进步吗?”
说实话,孩子不是没有进步。
一
一个孩子,上学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上学为何物,不知道上课应该听讲、写字、学习,每天浑浑噩噩地来,糊里糊涂地走。作业不写,考试不做。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测验,全都不及格,更有甚者,分数一次比一次低。
但是上学三个月以来,他知道写作业了,知道上课听讲了,知道和同学合作学习了,知道考试分数低丢人了。
这是不是进步?
一个孩子,刚上学的时候,遇到什么事都哭,自己做错了事要哭,作业写不完要哭,发言没说出来要哭,收拾书包慢了要哭,地上有纸要哭,想妈妈了要哭,午饭有不爱吃的饭菜也哭。只要一哭起来,就是嚎啕大哭,满脸是泪,超级续航,没有停歇。
但是上学三个月以来,每天哭的次数在逐渐减少,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错误,开始能够接受、面对、理解,不再只用哭来宣泄和表达。
这是不是进步?
一个孩子,原来什么字都不认识,从来没有上过任何形式的学前班、早教班,没有用过笔,学习相当吃力。全班都认识的字,只有他不认识;全班都会背的诗,他不会背;全班都写完了作业,他写不完。
上学三个月以来,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书里的会认字能认个七七八八了,写起字来不那么费劲儿了,该背的诗都能背下来了。
这是不是进步?
一个孩子,从来不举手,从来不发言,为了鼓励她,有一道简单的题目叫起来一次,结果孩子还哭了,吓得我以后不敢叫她了。
上学三个月以来,开始和老师有呼应了,小眼睛里闪耀放着收获知识的风采,开始跃跃欲试地举手了。
这是不是进步?
一个孩子,刚上学的时候,分不清上课下课,随时随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自言自语,找旁边的同学聊得不亦乐乎,声音大得连老师上课的声音都盖住了。下课的时候只会到处乱跑,追逐打闹。
现在,上课不再乱说话了,能够安安静静待着了。下课知道注意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安全了。
这是不是进步?
……
二
既然有进步,为什么老师有时候吝于表扬?为什么老师还是经常找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
原因之一——因为孩子原来的根基太浅,进步虽大,但其实只是在填坑!
知道学习了,能听讲写作业了,和他自己相比真是很大的进步了,但是和同学一比,那真的不算什么,本来会听讲会学习,就是入学的最基本要求。你才刚刚明白,已经落后了三个月啊!
爱哭的孩子,现在减少了哭了,能正常面对一些问题,能正常交流沟通了,真的很好!可是,本来这就是上学之前应该解决的任务,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啊!
会写字了,能识字了,敢举手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不乱说话了。可这些不是做学生本来就应该完成的任务吗?
三
原因之二——因为孩子的进步,和教学的要求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看看学校的基本规定、要求,教学上的进度。
课间不能追逐打闹,在教学楼里要轻声慢步。
上课铃声响了,就要赶快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按时完成作业,有错就改。
语文一年级上学期要认300个字,写100个字,学习汉语拼音。数学要学习图形、钟表、2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减法(退位减法是一下的学习内容)。
语文一年级上学期有8个单元,课文十几篇,儿歌几十首,还有古诗、谚语等等。数学20以内的口算题要滚瓜烂熟,1分钟做10道题。
每天有每天的学习任务,有新知识,有复习巩固,有作业,有订正。你当天的任务如果没完成,第二天就要完成2天的任务,就更忙,时间更紧。
四
原因之三——因为孩子的进步,和同学们具有的水平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看看身在一个群体中的同龄人们。
有的同学早已经识字几百上千,阅读量几十上百本。
有的同学计算速度能比标准快一半甚至更多(1分钟10道题,有的孩子能做20道)。
有的孩子自理能力相当强。
有的孩子掌握一门或者几门艺术特长,甚至已经具备较高的水平了。
有的孩子能快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协助老师、服务于班级和同学。……
你的进步是很大,但是和同学一比,就微不足道了。
五
这就是现实。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明白了吗?不是你没有进步,也不是你的进步太小,只是因为,你的进步,远远赶不上实际需要。
那怎么办?
你能因为自己落后就不再努力了吗?能因为追不上别人,就放弃奔跑吗?你和别人的差距本来就很大,大到即使日夜奔跑,也需要很久才可能追上,如果你放弃了,不是差距越来越大吗?
所以,你只能努力,超出一般的努力。别忘了,你在努力的同时,别人也没有停下奔跑的脚步啊!
除了拼搏,你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