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吗?不,我还是会不知不觉地想起了它

孩子很不喜欢我们忆苦思甜,总认为是父母在变相地责怪自己不节俭、不努力、不会珍惜如今的美好时光…………

事实上,有时候我真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完全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感慨,这种情感胜于教育的愿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比如今天,我不得不急奔回老家,源于接了一通电话,立马网上购买高铁票,简单收拾一下,就往山区的老家赶,这若是以前,作梦都没有梦到过!

说起以前呀,如今的小孩一定是认为我在杜撰,或者夸大其实,就算不相信也好,它真实存在着,以前的事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间。

我小时候上学路上的苦楚不想多提,但当年读师范时,往返于家、校路上的经历却是无法忘怀。

它就如我身上的一棵痣,无需去除,永远醒目地存在于那里,触碰它,仍有一丝丝痛楚。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最原生态的山村,那是最最普通的一家人,最平常的母女,却做着并不很平常的事。

如果那时在半夜三更,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在半山腰里,你偶乐看到火星一点一点亮,而且还在移动着,别奇怪!那是我和我的阿妈在赶路。

如果你偶尔听到这样的对话:

“妈,行李重吗?我要不要换一下?”,

“不重,我能行的。你走好你的路就好,你背好你的那份行装就行。”

“妈,上学那么累,当初你为什么坚持让我上学?”

“好好活在世上哪有不累之理,读书会让你眼睛更加明亮。”

那是我的妈妈在为我送行。

那时的我左手拿着一柱正燃着的香,右手拿着昏暗的火把,照亮我们娘俩的路,我妈挑着一担行李艰难地走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在赶路,确切地说,我们要走三个半钟头的山路,必须赶上清晨七点的那趟班车,一天一趟,要不就得等到第二天早上。

这种赶路模式维持四年,一年两趟,要是碰上有雨的时候,还得“享受”一路的雨水,一路的泥泞,那时的父母就是我们全部的依靠。

妈妈总说:“以后都会好的,读书会有用的。”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现在什么都变好了。

村里通水泥路了,晚上有路灯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四个轮子的车了,家电应有尽有,套用阿爸说的话:“谁说共产党不好?谁说我跟谁急!”

忆苦而思甜,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课业。

时代有时代的印迹,不是刻意留着,它也会永存于个人的心间,与人们的取舍无关。

人的最初感受永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路向北 welcome to Paris 戴高乐机场的公共钢琴,供来往的游客弹奏 东欧建筑,充满着艺术气息 周末...
    JP哥阅读 2,087评论 1 2
  • sherrymid阅读 93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