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考不能决定以后的人生,但最起码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分数决定不了命运,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未来几年的路程。
高考结束当天,这对母子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女子是环卫工,也是高考生任旭明的妈妈。
烈日炎炎下,她像其他家长一样等待着儿子从考场出来,但与其他妈妈不同,她没有穿旗袍,没有捧鲜花,而是拿着一瓶矿泉水,温柔地递给了儿子。
母子俩都哭了,也正是这一哭,被媒体捕捉到了,互联网的强大作用,让我们都感触很深,泪目了。
甚至有不少企业表示要对任旭明进行学费和生活费资助,但是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拒绝,夫妻俩可以赚钱把儿子养大。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是有智慧的,她不想受到太多关注,她也不想让儿子有太多压力。
可是,任旭明算是今年最受关注的考生之一了,所以大家对他的成绩好奇也是在所难免的。
果不其然,终于等到了查成绩的这一天,当地的媒体记者前往任旭明家中,陪同其一起查成绩,并且拍摄了照片发在网上。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任旭明爸爸首次出镜,含蓄内敛,跟妻子一样,头发也已经发白了。
PART 1、任旭明的高考成绩
妈妈听到儿子成绩后,表示很开心,已经知足了,并且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470分,超出本科线30来分,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只有进入报志愿的时候才真的能有个清楚的认知。
任旭明之前采访时表示,他想去河北地质大学,其实我们知道这个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最低分也还是蛮高的,所以这个学校肯定没有希望了。
虽然不知道他是偏文科还是偏理科,但是好在超出了本科线30分,最起码是本科生了。
毕竟因为之前的热度很高,所以成绩出来后更加受到关注,如今依旧在热搜第一上,可见大家对这个小男孩还是很关心的。
PART 2、网友却口不留情,阴阳怪气
一位吉林的朋友表示:
从一开始就知道考不了太多分,470太尴尬了,就事论事,470不管去哪所大学,进校园第一天就代表失业……除非他愿意念完四年大学毕业就去送外卖、送快递、做扫街业务员……
他继续在评论区讲:
看不清现状就别抬杠,没家世、没分数、没钱,上了470分的大学毕业能干啥?晋升的路早就被堵死了。
一位湖北的朋友表示:
有点辜负这位勤劳的妈妈了。
甚至有人表示:
这位母亲跑城里来当环卫工人,每月1900元,儿子考了470,超三本线31分,分数太低,这个成绩对不起那副眼镜。
还有一位湖北的朋友说:
考这点分数就别蹭热点了。
去年我弟弟高考,成绩出来后,比本科线多了60来分,我们听着很开心,但是他自己不满意,虽然他是正常发挥,但是他期望更高一些。
而且报志愿的时候,确实很头疼,虽然可以填报的志愿很多,但是心里却没有底。
根据前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来估,虽然可以填几十个志愿,但是心里也是有数的,前面想去的学校肯定去不了,后面保底的又不想去,只有中间几个学校可以上,结果就是中间的一个学校录取了。
高出本科线31分的任旭明,没有尴不尴尬一说,卡在本科线上的,每年照样填报照样上学,所以没必要对别人辛苦努力取得的成绩进行攻击。
不用在意别人的成绩和说法,现在就是470分,尽最大努力去填报志愿,无论进入哪一所大学,命运依旧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自己不放弃。
当然,也有很多暖心的网友出现在评论区:
清华北大各大高校年年都有不少人去,你以为每个人出来都平步青云了?以后学会做人做事有孝心比进大学更有用。
尽力了就行了,路还很长慢慢来,分数可能不太理想,但这是个好孩子,也会是个优秀的大学生,踏实做人最重要。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评论区有些声音真的让人很无奈,任旭明和妈妈被媒体关注,被网友知晓,只是一个巧合,他们唤起了大家对母慈子爱的向往和感动。
至于孩子的成绩如何,是他十几年的努力,他只是个普通人,没必要把他神化,没必要觉得寒门就得出状元,这都是绑架和束缚。
面对镜头的沉稳大方和对待母亲的孝顺听话,他已经比很多人都强了。
写到这,小编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孩子的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小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家长而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做人的品德和教养,成才容易,“成人”不易。
《金牌调解》有个女孩,读大学时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只能退学回家。
父母一开始无法理解,为什么她好端端会生病,一定是她不对。
可在心理医生和现场嘉宾的引导下,女孩生病的真相浮出水面:
原来,从小到大,女孩动不动就被父母打。
妈妈平时工作忙,没心思管她,可压力一大,就会把所有不好的情绪都发泄在她身上。
至于爸爸,只要炒股亏了或者觉得她不听话,也是直接拿起衣架打骂,否定她的想法和念头,将生活的不如意转移到她身上,从不解释理由。
就这样,女孩整天活得胆战心惊,情绪压抑,直到大学逃离家庭后,心理问题瞬间爆发。
孩子有没有生命活力,和父母有直接关系。
父母整天满口的抱怨、否定和攻击,孩子自然是不可能在这样混乱的土壤中开出亮丽的花来。
父母把家当成情绪的“垃圾场”,孩子只会活在“垃圾堆”里,无法快乐和自由。
生活纵使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但为人父母,永远不要“吸食”孩子的能量。
每一个孩子都是极其敏感的小生灵,是父母能量的接收器。
让他更好地成长,享受幸福美满的人生,父母应该做到传递足够的正能量,给他未来铺好花路。
用鼓励代替打击,用肯定代替否定。
教育专家尹邓安在孩子上学读书那会,每天都会对孩子做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头;
第二件事是对他们说“你真棒,你比爸爸强”。
在他的鼓励、肯定下,两个孩子都充满动力,儿子还考上了名校爱丁堡大学。
再弱小的孩子,都需要父母语言上的正向激励。
父母的关爱,会让他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感,而这是他正能量的来源。
自我觉察,做好负面情绪管理。
身边一位朋友,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压力大、烦心事多,就习惯吐槽、发牢骚。
发现儿子不大爱亲近自己后,她特地买了一个“不抱怨手环”。
只要一觉察到自己在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坚持做到手环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就这样,朋友慢慢改掉了发泄负面情绪的坏习惯。
父母要学会自我觉察。
特别是自己内心有大量的负面情绪积攒时,要用正确的方式化解,比如做一些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或找身边成熟的人倾诉,调整状态。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什么话都对孩子说,孩子还小,承受不起父母情绪之重。
自我赋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兰海说成长》有句话这样说:
“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挑战——挑战的不仅是我们的耐心,还有我们的眼界。”
特别是如今的环境,孩子接受的信息、眼见的东西日新月异。
父母无法再用过去的方式去对待、教导孩子。
育儿即育己。
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学习和成长。
迈开学习的脚步,很大程度是传递一个信号:孩子,爸爸妈妈愿意为了更好照顾你,重新开启学习之旅。
而这件事,本身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力量。
▽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无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
他的能量支撑自己走多远,离不开父母的精神供养。
从今天起,为了孩子,请好好滋养自己。
只有父母成熟了,成长了,孩子才能更爱自己,活出生命的价值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