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有艺术与爱,前者用来表达,后者则是去感受。当然,所有的痛苦皆来源于此。
最近听到一首曲子,《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特别适合用小提琴弹奏,懂的人自然懂。
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自从大学毕业离开,再未回去过。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曾写道“有些人,并未生在他们的理想之所,机缘将他们偶然抛入某种环境,他们始终对心中的故土满怀乡愁,这故乡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
有些人,就算在他们的出生地,也是异乡人,从童年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巷,或者曾经玩耍过的拥挤街道,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他们仿佛身处异地,举目无亲,孤身一人。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才让他们远走他乡,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永恒居所。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来到某个地方,他会神秘地感觉,这正是他始终怀想的栖身之所。这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他会在这从未见过的场景中,在他从不认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就好像他生来就熟悉这一切。在这里他终于有了着落。
南京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这座城市留给我的记忆是极其独特和珍贵的。
玄武湖的风,秦淮河的夜,中山路的梧桐,梅花山的腊梅。他们都很美,但都抵不过呼啸而过的青春。
我去过世界上很多的城市,也见过很多的美景,他们都极致绚烂,却只遇见过一个南京。
大三那年,秋天特别容易让人伤感,让人想起一些事情。那时候,我暗恋一位高中女同学,她在北京上学。我给她寄出了一张深褐色的千禧年贺卡,却好几个月没有回音。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另外一位高中同学核对了一遍她的地址,从此开始书信来往,坚持了整整一年。后来大四的时候,还把工科大学生的“成人礼”——金工实习时自己做的一把铁锤子送给了她。现在看来,故事到这里就已经完美了,再延长一点就是多余了。
那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了,来到北京。我只见过她一面,是她告诉我,她要出国了,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逐幸福,但你有没有卑微地爱过一个人?其实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当听到《你离开了南京》这首曲子,还是会流泪。但那绝不是后悔,如果你离开了,这些话向谁而说呢。后来我明白了,即使你没有离开,如果你不想听,那这些话便同样永远无法说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