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证

“屠冬,你是比赛结束前一分钟通过E题的,讲讲思路呗。”

她站了起来,动作慢得好像关节稍一动弹就会碎裂,半分钟内迅速变冷的十指撑在键盘边缘。心跳声响亮得几乎要使鼓膜穿孔。

“我讲不清……”徒劳地拒绝。

戴着眼镜的教练不依不饶地说:“短代码没注释,怎么会讲不清楚呢?”

无力的沉默。“我是抄题解的……”

整个机房笑得前仰后合,一个男生甚至把头撞到了键盘上,其中传出来教练的声音:“抄都抄不懂?”

她麻木地坐回椅子上,用袖子擦去键盘上潮湿的指印。就在这时午饭铃响了。

“土豆,你为什么来这里?”信息竞赛生们从她身后涌过,一个不怀好意的声音嘲讽道,“你不像编程爱好者耶。”


她坐在提高组DAY2的赛场里,盯着狭小隔间里发出冷光的显示器,盯着和她的脉搏同步跳动的光标,盯着发挥失常的昨天和命运攸关的今天。

红豆面包令她作呕的甜香在鼻腔里扩散着。

矿泉水的液面随着邻桌选手的晃腿有节奏地晃动着。

塑封参赛证的边缘嵌进了掌心。

金黄的缎带几乎要把脖子勒断。

她狠狠揉了揉眼睛。

键盘声响了四五秒钟,停顿,两三秒钟,更长的停顿,两秒钟,然后是手重重落在桌面的声音。

就好像行将咽气之人的……垂死挣扎。


“好好想想你错在哪儿?”

“错在……”

“怎么不说了啊?”

“输了比赛。”

父亲的巴掌落在她的太阳穴上。她梗着脖子接下这个惩罚,不料还没站稳,第二个惩罚已然天降。她终于狼狈地失去平衡,顺着墙壁滑坐到地板上。后颈、后脑、额头,无一不星星地灼痛着。她微微低下头想缓解疼痛,模糊的视野里,却只有胸前尚未取下的参赛证那抹金黄,微微颤抖。

“别拿这话钝我。”

“我知道你,要不是家离得实在远必须住校,我才不会扔着你一个人,天天不务正业地看什么《朝鲜战争》。”

“信息这行,在你身处的这个大时代,是很吃香的,比你念叨的史学、军事新闻学吃香一百倍。”

“我现在每个礼拜,开两个钟头汽车来看你,订酒店房间让你出来休息,是为了叫你将来做个永无出头之日的小人物的吗?”

她张了张嘴,还是闭上了。


寝室被浓稠的黑暗所填满,点缀着沉睡之人发出的规律呼吸。

她坐了起来,慢慢卷起袖管,露出瘦削的手腕。

学了四个月信竞。

受了四个月歧视。

挨了四个月责骂。

四个月里她越来越厌恶人。

四个月里她始终是一个人。

竞赛剥夺了她所有信仰,却从未给予她丝毫快乐。那张鲜黄色的参赛证像一颗子弹,穿透1926年挥师北伐的呼号,穿透1939年重庆轰炸的废墟,穿透1945年插上国会的赤旗,穿透1950年清川江上的风雪,击碎了她苦苦支撑的疲惫心脏。

摆在她面前的,是只属于她的悬崖。

那,是不是只能跳下去了?

带着她所热爱的、众人所唾弃的一切,跳下去了?


拇指按在刀柄冰凉的滑块上,缓缓向上推动,静谧中骤然响起的咔咔声异常刺耳,她竟被吓了一跳,胸中火焰般的仪式感顿时消落了。

挣扎于竞赛泥淖时,这个世界所有晦暗或辉煌的历史,都曾把珍贵的希望庄重地放进她的手心。

如果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抛弃他们,是……

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啊!

她把美工刀往床底下一扔,颓然地倒回枕头上。

鬓角不知觉间一片湿凉。


“我们走咯!”

信竞生们叽喳着登上赴广州集训的大巴,把身体探出窗外,向她挥手。

她也举起右手挥着,左手将一本《淞沪会战》紧紧抱在胸前。

那天晚上她回到宿舍,决定打扫一下这间一个月内都将专属她一人的屋子。那张黄色的卡片静静躺在废纸篓里,仍泛着冷冽的光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