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拆解自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与采铜老师的《精进》之时间篇。
一、所有人的困境
有一种病,叫“时间恐慌症”,有千百种古怪的症状,成为了所有人的困境,且遍布于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时间恐慌”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指害怕时间流逝,害怕时间不够,害怕自己变老,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还反应在了,大家都不知道如何与时间好好相处,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而更想通过捷径去获取答案和结果了。
最近网络上有太多时间管理的课程,我自己也是同样看了一系列时间管理的书籍,当然,方法是有用的,但是这个时间管理,是真的在管理时间,还是在管理你自己的行动?
“管理时间”与“时间管理”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也从来未曾听从任何人的“管理”。
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让时间慢一点流逝,或是快一点溜走。
伴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的信息让我们知道问题答案简便了许多,但奇怪的是,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去查找答案,而代替向别人傻瓜式提问。
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
我们常说,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的。而其实,所有的不思考,都是所有人的共同弱点:懒惰。
而这个问题也让我快速的联想到了在大学时期,每到临近期末考试时,大多数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又焦虑又懒惰的。
而焦虑最直接原因,是因为考试没有任何准备,时间也不够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一大部分人都直接把希望寄托在了小抄上,并祈求不被抓到。
二、如何对待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如何对待时间呢?最根本就是---改变对待时间的态度,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认真聚焦于当下,自觉专注的投入。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表示人们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并划分出了五种人: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以及未来视角。
津巴多建议我们多在工作中多使用未来视角,在休息时多使用享乐主义视角,而积极过去视角适合与家人在一起时引发,这样才更有意义。
在我们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 收益半衰期方面去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多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比如保持至少一项阅读,写作等的业余爱好;而要少做低受益者,短半衰期的事情,如被动式休闲,看综艺节目。简单来说,就是“合理利用时间”,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三、与时间做朋友
人常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而克服懒惰的最好方法就是纸笔+坚持每天记录。
事实上,花时间去进行脑力活动是最值得的,所谓的脑力活动可以粗略的分为:输入(阅读),处理(思考),输出(写作)。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 那么解决方法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最终与“时间做朋友”。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