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孔乙己这篇文章又开始火了起来,我记得这是我上初中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基本也都是在课文中见到,平时不会拿来阅读。但是最近热火的孔乙己文学,让我重新阅读鲁迅,重新审视孔乙己。
首先文学创作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书中的孔乙己是生活在民国时期,按照孔乙己的年龄来说他经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代,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一个旧思想覆灭,新思想崛起的时代。生活在这样时代的孔乙己,他的身份又是怎样的呢。我本人对历史很有兴趣的但是并不精通,下面的分析全部基于我那可怜的历史知识,如有不对之处,敬请见谅。
我们先看孔乙己的人物设定,穿长衫的读书人,这一点的信息非常重要。长衫在小说的开头里有介绍,是有钱可以坐在桌子上喝酒吃饭的人群穿着的重要标准。孔乙己穿着长衫说明,他曾经也是这类人群中的一员只是后来落魄了。据此我认为孔乙己应该在晚清末期考取了一定的功名,然后实现了阶层的跃升,但是由于生不逢时,他的功名在之后的时期没用了,但是孔乙己放不下自己的身份,才导致了他后来悲剧一般的结局。
所以说,孔乙己是取得过一定成绩之后,才穿上衬衫,也可以这么说,他是取得了穿上长衫资格后,才穿上长衫的,不是所有读了书的人都可以穿长衫的。所以我不认同把当代大学生比作穿长衫的孔乙己,他们没有穿长衫的资格,怎么就要他们脱掉长衫呢。
我认为,文学指代要有一定理论依据,当代大学生不是孔乙己,他们只是一些普普通通怀揣着对未来生活无限向往的年轻人,不是讽刺小说里的主人公。真正需要脱下长袍的孔乙己,应该是提出这个命题的人。